2006年五月完工通車的柏林中央車站(Berlin Hauptbahnhof)是歐洲最大的鐵路十字交會車站,不同於傳統的終點站設計,自地下一樓至地上四樓,共五個樓層的大型車站(下圖)。由十九世紀末興建的Lehrter Bahnhof(雷爾特車站)改建而成,這一個車站也是剛好位於舊柏林圍牆旁,曾經是東西柏林交界的車站。
在東西柏林分裂的期間,西柏林的鐵路總站為動物園車站(Zoologischer Garten BHF),在雷爾特車站以西第三站,而東柏林的鐵路總站為雷特爾站以東第五站的東站(Ost BHF),在尚未改建為中央車站前,動物園車站經雷特爾站到東站,是貫穿大柏林東西交通命脈的郊區鐵路(S-Bahn)主要路線。
柏林圍牆拆除後,在1992年德國聯邦政府決定將雷爾特車站改建為柏林中央車站,經設計比稿後由漢堡的建築設計公司得標。建築工程包含高架的東西向郊區鐵路改建、新建的地下化南北向長途鐵路、車站主體、鐵路隧道、還有目前尚在興建的新地鐵(U55)路線。車站共有五個樓層,分別為地下層長途列車停靠的八座月台、一樓自動售票大廳及餐廳與商店街、二樓整層餐廳/速食小吃街與商店街、三樓穿堂層及售票大廳/德鐵服務中心、四樓德鐵區域鐵路及郊區鐵路列車停靠的六座月台。車站內部以不規則的挑高以及玻璃隔間,強化整座車站的穿透視覺,從適當的角度可以從地下層月台遠眺四樓的月台列車,圓柱形玻璃電梯以及挑高交錯的電扶梯,營造如同現代化國際機場一般的動線與景觀(上圖)。
(上圖)由一樓可以看到挑高兩層樓的地下層月台,列車停站及通過的景象,南北向的長途列車,包含ICE、IC、EC等列車,可通往漢堡(往北)、萊比錫、慕尼黑(往南)等主要城市,以及部分的區域鐵路列車。另外有兩軌月台是保留給預計2009年五月開通的新地鐵線(U55),可連結中央車站經過國會大廈附近新興開發區,到布蘭登堡門與柏林現有的地鐵路網相結合。
(上圖)二樓仰望四樓的高架月台,這裡是東西向的郊區捷運(S-Bahn)、區域鐵路快車(RE)、普通車(RB)停靠月台,可通往柏林近郊以及漢諾瓦、科隆等其他城市。
(上圖)由這個角度可一次看到地下一層到地上四層,整體五層立體交叉的車站內部。下半部為南北走向、上半部為東西走向排列,在此剛好來個十字交叉。造型相當立體的主體結構,運用挑高及鏤空的設計,電扶梯、寶蓋式玻璃屋頂,築起堅固又穿透性高的建築內部設計。一樓及二樓的商店、餐廳等購物大街,為往來旅客提供方便的食衣行的服務。
(上圖)車站二樓還有個大型的洗手間,稱為WC-Center,有分男女、小孩、親子、殘障還有淋浴等設備,難怪一個洗手間可以用Center來表示。入內不分男女,不論大小號、不管使用時間長短,一律收取歐元80分,零錢投入進出閘口的自動收費箱(可找零),德國的公共廁所都是要收費的,所以在如此新穎乾淨又大空間的WC-Center方便一下,80分錢算是很合理的,也省去一些要"自由樂捐"的公廁,猶豫要給多少小費的困擾。
車站主要出入口大門是依南北座向的主體建築體設計,因此南、北兩側各有一座大門,北側大門前的廣場叫歐洲廣場(Europa Platz),前方有公車停靠站。南側大門前的廣場叫華盛頓廣場(Washington Platz),公車停靠站在左前方不遠處,同時也正對著Spree河,有一座人行步道橋跨越河道可直通聯邦總理官邸、國會大廈及蒂爾花園。一進大門口即有電扶梯往上下層的月台(上圖),明顯且易見的車站指標也會標示著月台號碼以及往兩座廣場的大門口方向。
一大片玻璃帷幕下就是車站大門,一長排的玻璃大門,有推拉式的手動玻璃門以及圓形自動旋轉門,隨旅客的方便自己選擇,上圖為華盛頓廣場的大門口,天花板吊著紅色燈籠狀的飾物,非常有中國味,難道也是在慶祝東方的中國新年嗎?後來才知道幾天後中國總理胡錦濤訪問德國,也許是迎合貴賓的見面禮吧!!
由華盛頓廣場方向看著柏林中央車站,鋼骨加玻璃帷幕的結構,果然是後現代摩登建築的代表作。大片玻璃帷幕營造了明亮與透視的效果,也是綠建築的基本要素(上圖),包含頂樓天花板設置的大型太陽能發電,提供大樓部分的能源供應。重點是建築物都是斜角、弧形與不規則構面組成,弧形的高架月台自兩側穿入有點歪斜的菱形大樓結構體,包含兩座菱形鋼骨大樓及中央挑空中庭,玻璃與鋼骨結構都是複雜的角度相接,這在建築施工上需要非常精準的計算以及定位,而德國人的精細與一絲不苟的個性,剛好能夠成就如此精湛的建築表現。
夜晚由遠處挑望,整個車站燈火明亮,德鐵DB標誌的玻璃高塔以及往來的列車由高架鐵道進出高架的月台,猶如一座晶瑩剔透的玻璃水晶體般,在尚未高度開發的這片土地上,顯得格外耀眼。這座如同現代化國際機場航廈的大型車站,未來將逐漸取代動物園車站以及東站,成為全柏林最重要的都市交通樞紐,結合鐵路及都市大眾運輸,為蛻變中的柏林帶來更方便的運輸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