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1

公車專題-第二集(雙節&雙層篇)

『歐美的低底盤公車-第一集』介紹到歐美等城市的低底盤公車,本篇繼續介紹在德國東部、澳洲雪梨、香港等城市看到的環保低底盤公車。由於德國城市的路面電車非常發達,許多沒有地鐵(U-Bahn)的中小型城市,大多設置路面電車(Tram)作為主要的軌道大眾運輸工具(詳見德語系城市的路面電車一文),有些甚至運用路面電車的規格,開發出折衷式地鐵路網(如法蘭克福、科隆、漢諾瓦、司徒加特等),市郊及市區外圍軌道是路面型態,到交通繁忙的市中心區軌道則轉為地下。

因為路面電車軌道及公車專用道的共同設置,讓公車也能行走其上,再藉由智慧型交通號誌的設備,讓使用環保燃料的雙節低底盤公車,也具備路面電車的運量及功能,提升為捷運化公車的營運模式。如上圖德勒斯登(Dresden)公車與路面電車共享路權及停靠站,還有下圖為波次坦中央車站前的公車及電車總站,幾座島式的停靠站月台,都是公車與電車路網建構相輔相成的都市大眾運輸系統。

不管路面電車或公車,在德國的城市,多全面改用新型的環保低底盤公車或電車,即使同樣是德語系國家的奧地利,維也納市區內也看到同樣白紅塗裝的路面電車及雙節低底盤公車,成為維也納市街上典型的城市風光。

美國芝加哥運輸局CTA的公車,也有大量的雙節公車服務,這種公車在筆直且棋盤式道路規劃的美國大都市,再適合不過了,以幹線公車的路線規劃,運用低地盤的雙節公車,跟歐洲都市一樣達到公車捷運化的效率。

在歐洲低底盤公車跟路面電車或輕軌共用停靠站,低矮且可以傾斜車門高度,方便老人及殘障乘客上下車。更重要的是,整個西歐或美國主要城市,幾乎沒有機車(義大利除外),市區幾乎鮮少看到機車,而且路邊停車的情形也有所管制,因此機車占用人行道或路邊亂停車的情形幾乎沒有。路邊及人行道上設置的公車及路面電車停靠站,就還給乘客人性化的專用設施與無障礙環境,不用跟四處亂竄或隨意停車的機車爭道,公車停靠時也不用注意隨時竄出的機車或是路邊亂停車的車輛。

而這也是為何台灣各都市要引進路面電車或者公車專用道時,會遭遇相當大的困擾與窒礙難行的困擾,除非路面夠寬敞,將公車專用道設置在路中央(如台北),並適當與其他車道區隔的,否則大量亂竄的機車混流以及路邊違規停車問題,若無法無法有效解決,反而會將低道路使用效率。同時,各地的大眾運輸使用習慣,也很難培養,加上台灣的住商混合都市計畫,即使在台北如此便利的大眾運輸環境,還是無法減少機車的數量。

除了雙節公車外,現代化的雙層公車,也有低底盤規格。柏林是除了香港、新加坡、倫敦外,普遍使用雙層公車的城市之一。由於路面電車在西柏林地區已經銷聲匿跡,僅東柏林地區還保留路面電車行駛,因此引進以M開頭加上兩位數字編號的MetroBus,用雙層或連節式低底盤公車建構大都市市區內的捷運化公車路網,弭補大柏林地鐵(U-Bahn)與郊區鐵路(S-Bahn)路網涵蓋不到的部分。MetroBus路線是呈現幹線公車形式,班次密集加上公車動態資訊系統的設置,因此在市區還可以充當短程的公車捷運(BRT)功能,是小成本中低運量捷運方案的另一種選擇。

香港的雙層公車跟倫敦、新加坡齊名,目前也有引進新型的低底盤雙層公車。上圖這款九龍巴士VOLVO雙層公車,前方、側面與後方都有LED路線行先牌,車身較德國柏林BENZ雙層公車略短,是左側上下車的系統。2011年再度訪港跟新加坡,多拍幾張香港跟新加坡的左側車門雙層低底盤公車(下圖)。近年來,這些有雙層公車的城市,反而路面上的雙層公車有逐漸被雙捷公車取代的趨勢。

同樣是左側上下車的,還有南半球的澳洲雪梨,也有部份Mercedes Benz的天然氣環保低底盤公車(下圖),可見節能省碳、強調環保的大眾運輸工具,正在已開發國家及地區落實執行。

2007年起,台灣主要都市公車,相繼引進中低底盤公車(車門口仍有一階梯),而部分台北的公車也開始進口全低底盤(前段低地板後段升高)的新公車,以韓、日車系底盤台灣打造,或是中國合作廠商車系為主。2007年嘉義公車捷運(BRT)進口VOLVO B7R系列原裝歐規低底盤公車,再由台灣廠商打造車身,是歐規低底盤公車繼1990年代台北市公車(大都會客運)的IKARUS歐規低底盤公車後,第二款在台灣都市中街道上的新面貌。(2014年修版)
系列文章連結:
歐美的低底盤公車-第一集(低底盤介紹篇)
歐美的低底盤公車-第二集(雙節&雙層篇)
歐美的低底盤公車-第三集(南法篇)
歐美的低地盤公車-第四集(倫敦篇)
歐美的低底盤公車-第五集(北德&北歐篇)
歐美的低底盤公車-第六集(巴登符騰堡篇)
歐美的低底盤公車-日本篇
歐美的低底盤公車-幹線公車篇
歐美的低底盤公車-台灣五都篇
歐美的低地盤公車-三門車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