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14

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2011年版)

2008年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第三航廈開始啟用,使機場的客運量可增加兩千多萬人次,成為亞洲第八繁忙的國際機場,也是東南亞重要的樞紐機場之一。28個登機空橋包含其中8個可停靠A380的三懸臂空橋結構,航站大廈的屋頂及內部結構以玻璃為主,並以木材、植栽等,混合了自然特色與溫暖色調,緩和了一般新建機場以鋼鐵與玻璃營造的冷峻感。九百多個天窗的玻璃天花板加上五米高的綠色植披牆,營造出熱帶國家生態及溫室的印象,並具有綠建築的節能效果。(下圖)

當1981年新加坡樟宜機場第一期完工啟用時,大家可能不知道,樟宜機場還是參考1979年完工啟用,且同樣是長方形基地的台灣桃園機場(中正機場)之建築藍圖而來。見下圖機場平面圖藍色部份,就是仿桃園國際機場第一航廈的H字型,航廈與登機閘門的配置,以及南北兩邊對稱的兩條滑行道與兩條跑道,都與桃園機場類似。後來第二航廈興建時,新加坡政府因應未來的擴充性與機場發展,就捨棄了H型的配置,改為對向的排列的第二與第三航廈(黃色與紅色部份),以及遠端的經濟型航廈(橘色部份),未來還會興建第四航廈以及新跑道以拓展航站業務。

(下圖)雖然內部已經整修過幾次,第一航廈大廳還是有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的影子,例如較低矮的天花板,舊式的鑲入式日光燈箱設計,較昏暗的室內光線,以及一字排開的紫藍色航空公司報到櫃台。不過,在商店與服務設施方面,樟宜機場即使在未出關的旅客大廳內,就設置有購物商店與餐飲店,這點比桃園機場第一航廈的出境大廳感覺規模大很多。雖然,目前第一航廈還是比其他兩座航廈來得老舊,並開始著手新一期整修計畫。

(下圖)第二航廈在10年後的1991年開始啟用,天花板就設計較為高敞,燈光設計與報到櫃台選用的顏色讓航廈的氛圍更為明亮,航班資訊看板也更大更清楚。同樣在出境大廳也有設置許多餐廳跟商店,如漢堡王等速食店、連鎖咖啡店以及書店、紀念品店。通關後的候機空間更有許多大型的精品店及免稅店。這點與改裝後的桃園機場一樣,不過快增後的樟宜機場規模比桃園機場大很多,感覺空間十分遼闊,連指標都有顯示方位距離所需的步行時間。

目前機場共有四座航廈(包含一座專門停靠經濟型航空公司的航廈),而一、二航廈在第三航廈啟用時也經過多次的翻新,翻新後的航廈都有設置部份的空橋可以停靠目前世界最大型的A380飛機。因為新加坡航空是世界上少數最早引進A380機隊的航空公司,身為新航的基地機場,必須提供符合A380,全雙層飛機的旅客空橋設備。而因為A380飛機的全雙層共將近600位乘客的出入,空橋必須改為有三個出入口的三懸臂空橋結構(下圖),以前最多只有頭等/商務及經濟艙旅客兩懸臂結構,現在的三支懸臂就會有一支往上連結A380飛機上層機門,讓五、六百名旅客可以快速上下飛機。

(下圖)樟宜機場的動線設置跟香港機場等大部份機場不一樣,大部份機場將出境及入境旅客分為上下不同樓層,而樟宜機場的出入境動線卻都分在同一層樓,只是用玻璃門或玻璃牆隔開。因此,出境旅客在護照檢查後並不用馬上進入安全檢查,安全檢查則設置在登機閘口前的候機室內,這跟歐美許多老機場一樣。還好新加坡的安全檢查不是很嚴苛,因此效率較高,比歐美國家機場經常因為閘口安全檢查效率太慢,而經常擠滿旅客且耽誤飛機起飛時間。

而不論是境外或境內旅客,都有專屬的無人駕駛機場People Mover電車, 服務往來三座航廈的旅客,所以不論是否出境或入境,都可以安排充裕的時間,將三座航廈好好的參觀一下。電車是首度使用日本三菱重工開發的Crystal Mover(下圖),有單節或雙節並聯行駛,分為T1-T2、T1-T3、T2-T3等入境及出境旅客路線,還有一條出境旅客專用的T2-T3路線,方便轉搭不同航空公司的旅客轉乘使用。

(下圖)繁忙的樟宜機場共有將近100座的空橋,當然包括不少的A380可使用的三空橋,另外還有將近十多座的無空橋遠端停機坪。許多候機室也規劃為兩個登機門共用,同時繁忙的樟宜機場機場,登機門看板同時會顯示該登機門的停靠航班以及下兩個停靠航班的資訊,同時也會顯示航班更改登機門的資訊。

來到新加坡樟宜機場當然要一睹新航A380的身影,連第三航廈的觀景台,也擺放了該機型的模型,並營造整個新加坡民航的歷史展覽空間。(下圖)規模相當大的樟宜國際機場,雖然第三航廈尚未完全開放使用,許多航空公司尚未轉移到第三航廈服務,許多商店也尚未進駐,整個航廈略顯空曠。但是第一、二航廈滿滿的商店及服務設施,即使已經安排提早登機前三個小時到達機場,還是無法將三座機場完全參觀完畢。

三座航廈的造型各有差異,看得出不同時期的建築概念與特色,不過圍起的中庭廣場種植相當多的熱帶植物,讓花園城市美名的新加坡,一入境就立刻有名副其實的印象。即使10多年前第一次到新加坡時,就已經有同樣的感覺。機場第二航廈地下,也開通了捷運支線,連結新加坡捷運的東西線,在Tanah Merah站轉乘,一路進入市區,雖然沒有機場快線或磁浮列車的服務,也一樣讓旅客方便且暢行無阻的連結市區與機場。

新加坡樟宜機場之所以永遠名列世界高效率的機場排名,除了30年來不斷擴充的計畫確實執行外,一直不斷增修舊有建築及服務設施,包含捷運的服務是重要的因素。反而30年前被許多國家學習觀摩的台灣桃園國際機場,原本的三座航廈計畫至目前僅興建了兩座,其中第一航廈的大規模整修計畫到現在才開始,比起香港機場、樟宜機場等營運後不久就更新,顯得場站修繕及更新工程太過短少,難怪服務排名一直落後。所以國際機場的經營不是建完就算了,還是要不斷的維護及更新,才能永遠保持服務領先的地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