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23區內地鐵由兩家機構經營,東京都交通局以及東京メトロ(前身為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TRTA),東京交通局經營的地鐵有四條,稱為「都營地下鐵」,前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時期經營八條,稱為「營團地下鐵」,營團民營化轉型為東京メトロ公司(列入大手私鐵之一)後,開通第13號線-副都心線,與最早開通的地鐵-銀座線相差八十多年歷史。
二十世紀初的東京市區,是以路面電車為主的大眾運輸,1920年代東京市政府有意要建設地下鐵,但礙於當時市政財力薄弱,因此政府委由民間單位來興建經營。當時第一條線也是全亞州第一條地鐵,是由「東京地下鐵道公司」在1927年底開通「淺草-上野」間2.2公里的地下鐵。這路段就是目前東京地鐵銀座線的前身。(上圖)
1927年開通的亞洲最早地鐵,深咖啡色的車廂,有著二十世紀初歐洲地鐵的樣貌,當時最新モハ40型系列20m標準車體,現在被放在大宮鐵道博物館內永久展示。地鐵線在1934年從上野延伸到新橋,此時,另一家「東京高速鐵道」興建了「澀谷-新橋」 地鐵路線,在1939年通車。原本兩家公司的路段是各自獨立經營,僅在新橋站相接。後來在政府的主導下,將兩條路線直通,兩家公司合併,成立半官方半民營的特殊法人-「帝都高速度交通營團」,1941年最早的「營團地鐵銀座線」-「淺草-澀谷」,就這麼發展出來。
上圖是保存在大宮鐵道博物館,當時地鐵車輛的內部,木質地板、絨布坐椅、鋼質車體,以及複雜的機械、運轉室,從老車廂也看出現代地鐵/捷運的雛形。銀座線與後來興建的丸之內線,是東京地鐵路網,唯二採用1435mm路軌及第三軌供電的系統,之後都採取1067mm窄軌及架空線供電系統。
(上圖)目前使用的車輛,是1980年代陸續汰換的01系車輛,目前已經改裝到第六代,但都是保留大致的原貌,包含橘黑配色的車廂塗裝飾條。橘色系也是銀座線的標準顏色,路線代碼以Ginza(銀座)的英文字首G表示。路線長度14.3公里,有19座車站,也看出早期地鐵規模,平均站距都小於一公里。不像現代地鐵/捷運,站距平均為一公里以上,列車長度及月台長寬也擴大許多。
(上圖)1934年銀座線全線開通時的電車塗裝,改為以黃色為主。2013年將一款1000系電車改塗裝為復古黃色塗裝電車,作為銀座線開通八十年紀念。而1000型電車也將於2016年全數汰換為01系電車
,因此投入營運的幾輛間復古塗裝電車,成為鐵道迷者競相拍攝的車輛。
跟歐美早期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興建的地鐵一樣,當時開挖技術僅能小斷面,且沿著馬路開挖,因此這時期的地鐵,深度及寬度都不深、不寬,月台長度也不長。因此銀座線沿線保留了最初的地鐵設計,尤其是淺草站到上野站,這一段全亞洲最早的地鐵,更是有歐洲古老地鐵的身影。上圖是淺草站月台及軌道間的鋼樑,許多歐洲古老地鐵也是這種模樣。
上圖是淺草站外的隧道內軌道,也是有多處鋼樑,跟紐約、倫敦等地鐵的站外地下隧道很類似。地下僅一層的淺草站,月台出口即連結收費閘門,1960年代後都營淺草線開通成為轉運站,才又開挖更深的車站月台,供都營淺草線車輛停靠。1960年代起是東京的地鐵建設起飛期,這時的東京交通局開始投入地鐵建設及經營,陸續有四條路線開通。而帝都營團也陸續擴充到八條路線的規模。
日本經濟泡沫化後,東京的地鐵建設也幾乎停擺,都內23區的高居住密集度也阻礙市區地鐵建設,原本都市計畫的第13號線,一直延宕到21世紀初才開始動工。由池袋車站以西的郊區路段分段完工,這一路段與地鐵有樂町線共線,一直到終點和光站(埼玉縣和光市),再往西與東武東上線直通運轉。直到2008年市區路段「池袋-澀谷」通車,因路線經過池袋、新宿、澀谷等東京三大副都心區,因此路線稱為副都心線,代號F,代表色為深褐色。(上圖)
(上圖)副都心線澀谷站往另一端延伸,與東急東橫線、みなとみらい線直通運轉,可通往橫濱的元町中華街。「池袋-和光」路段與有樂町共線,軌道為新建複線規格,因此副都心線為地鐵中唯一設有停站較少的急行列車,並設有避車線。東武、東急、東京メトロ、橫濱高速鐵道四家公司直通運轉,連結埼玉縣、東京新宿、神奈川縣橫濱等都會區大城市。
上圖是東急八節車廂的5050型電車停靠雜司谷站,各停列車的普通車每站皆停,在「池袋-澀谷」之間,路線與JR山手線、埼京線平行,是緩和擁擠的山手線與埼京線之替代路線,也是東京市區西部池袋、新宿、澀谷三大區域的南北縱貫運輸,另一條捷運選擇。同時可從這三大轉運站轉乘到都會區各地,包含東京市電荒川線的路面電車系統,是進入21世紀東京新通勤方式的嶄新建設,紓解三大副都心車站的人潮幫助不少。
(上圖)新世紀的地鐵建設,果然有更現代化的裝飾,除了跟上世紀初的狹窄、低矮的地鐵不同,多了明亮與寬敞外,月台也全部增設月台門,公共座椅以及設施也更加新穎完善。比較了最老與最新兩條東京メトロ所屬地鐵線,雖然經營的公司八十多年來更換的三次,不過東京甚至亞洲最早的地鐵,仍繼續與東京13條地鐵與數十條私鐵通勤網共存共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