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6

慕尼黑都市大眾運輸~路面電車篇

2002年第一次到歐洲自助行,首先第一站大城市就是德國的慕尼黑,在這裡親眼目睹以及體驗,歐洲都會區的整合性公共運輸系統,都會區公共運輸整合票價費率設計,也頭一次見到。隔了14年,2016年又再次來到慕尼黑,相同且熟悉的公共運輸系統以及票價費率,只是多了更新的運輸工具與設備,先來看看慕尼黑路面電車14年來的不同。

慕尼黑地鐵在1970年代起興建,在歐洲城市中算是年代較新的系統,而慕尼黑路面電車比地鐵出現早約一百年,長久以來一直作為當地公共交通的主軸。在十九世紀末的1876年慕尼黑就引進公共有軌馬車,1895年導入電氣化成為路面電車。慕尼黑交通博物館內還展示著當年的公共馬車(下圖右上),同樣的藍色塗裝一直沿用至今。

歷史比地鐵悠久的慕尼黑路面電車,仍保留過去百年Tram的經營模式,即使現今已經引進新款底盤輕軌電車,仍採單向駕駛電車,路線尾端以迴轉路軌設計讓電車掉頭。因此,停靠站有兩種,跟公車共站的混合式站牌,以及有獨立停靠站的站牌,站牌同公車一樣都用H字母標示,只是站牌內的路線編號前方會加註Tram字樣。慕尼黑電車路網規模之大,百年來幾乎很少更動,行駛路線及路線編號也遍及市區到市郊,比搭地鐵還要方便。

在2002年初次拜訪慕尼黑,就看見有八百年歷史的慕尼黑老城區,如何將路面電車路網、舊城徒步區規劃,與舊城內的古蹟及建築融唯一體 ,顯現出百年古城在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生活轉變。當時路面電車已經是新舊款交錯運行,但還是以P型(Class P)兩節四軸一組的傳統高底盤車為居多(上圖),而2016年這款車已經相當少見了,似乎快成為都市運輸中的歷史記憶,趕緊多拍幾張留念。

R2型(Class R)是2002年當年看到的較新款全低底盤車輛(上圖),為數不少,外觀塗裝跟地鐵一樣是白底配大片藍橫紋的三節六軸車組列車。不過在2016年,街道上看到這款車及藍白塗裝也逐漸少見,現今都改為全車亮藍色塗裝。因此突然見到一輛藍白塗裝R2型,就勾起十多年前第一次遊歷慕尼黑的回憶心情。現在路面上較多見的都是全車亮藍色款式的S及T型(Class S&T)及少部分R3型(Class R)。

上圖左邊那輛就是R3型(Class R)全亮藍塗裝車列車,這款在2002年是當時最新的車輛,數量很少,是四節八軸全低地盤電車。全新的LED顯示幕及最新的站牌及車內資訊系統,都是2002年在慕尼黑初次見到的。現在台灣各公共運輸常見的動態資訊系統,在十多年前的慕尼黑是第一次親眼所見,也是當時最新的技術。兩款R型車(R2及R3)都是Adtranz車廠製造(目前已被Bombadier併購)。

這次見到的新面孔電車就是這款S型(Class S),同樣是四節八軸,是Stadler AG車廠製造的Variotram設計款,這家總部在瑞士的車廠,主要打造大部分歐洲各地的路面電車,在歐洲許多國家都有這家公司不同的電車款式,不過這款在慕尼黑電車中數量還不是很多。將來路網會延伸到城市北邊經過英國花園,會引進備有蓄電池充電式的S型車,將行駛在約0.6公里沒有架空電線的延伸路線。

上圖是最新的T型(Class T)電車,是引進西門子Avenio車系,2010年以後最新開發的全低底盤現代化輕軌電車,在2014年引進慕尼黑。四節八軸的車輛,似乎已經成為現在慕尼黑電車的基本車組,密集的班次扮演著如幹線公車的角色,不過慕尼黑另外還有幹線公車Metro Bus,補足現有路面電車路網沒到達的區域。

德國的電車不論是輕軌或地鐵,很多都會在列車上配置簡易自動售票機,以及車票打印機。大慕尼黑都會區交通委員會MVV將慕尼黑交通營管機構MVG以及都會區各公部門交通主管機關、交通經營機構以及德鐵區域鐵路結合一起,有整合性的MVV車票費率表。其中票種依身份及時間規範,訂定十多種不同票種,在大型的MVG或德鐵自動售票機可以買到所有票種,但電車上的簡易售票機,只能買其中的幾種。

不過,歐洲這種整合性的車票,只要把會使用到公共運輸的次數大約預估,買了一次性車票啟用(打印車票)後,就可以放在口袋持續的無限搭乘到車票效期截止之時,其中不論搭電車、地鐵U-Bahn、郊區通勤鐵路S-Bahn、公車,都不用再出示車票,除非遇到稽查員查票。2002年第一次體驗到慕尼黑先進的都市大眾運輸,當時已經大為驚嘆,2016年再度體驗那熟悉的便利設計,不禁感慨,台灣都市的大眾運輸基礎建設,何時才能跟上德國都市的腳步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