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30

進化中的歐洲國鐵企業化:挪威國鐵(VY集團)為例

早已企業化改造幾十年的國營挪威鐵路公司(NSB, Norge Statsbaner),隸屬於挪威交通運輸與通訊部,經營國內及國際鐵路客運及貨運事業,長途巴士客運事業,旗下還有多種服務事業。自1996年展開企業化經營,跟許多進化中的歐洲國鐵事業一樣,隨著時代變遷與市場變化,推出許多企業化經營策略,包含成立專責子公司(如長途客運等),以及在2019年四月的重新品牌包裝,將國家鐵路NSB改為VY集團(Vygruppen),把旗下所有鐵公路客運事業都以VY品牌來行銷。目前陸續將2005年啟用的紅色NSB標章,從公司官網到招牌、車輛塗裝,逐漸換上綠灰配色的VY新LOGO。

挪威國鐵並沒有很前衛、耀眼的高速鐵路列車,也沒有炫耀性的全國高速鐵路網,但對講求實用性的挪威來說,國鐵路網在都會區通勤鐵路與地方生活圈的區域路網的經營,不乏可圈可點之處。挪威國鐵在幾個主要都會區(如奧斯陸、卑爾根等)的通勤鐵路與中程區域鐵路,都有新舊不同款式的電聯車,提供都會區或生活圈中心市區與市郊、遠郊城鎮間的通勤服務。也包含在都市中心或車站的路線軌道立體化計畫推動與執行。

先來介紹國鐵的各式列車車型。國鐵編號74系列與75系列,依照瑞士Stadler公司的FLIRT車型所打造,是目前營運中,最新款的電聯車,分別是城際型的74系列及通勤型的75系列。上圖及下圖各是在奧斯陸中央車站及卑爾根車站往來頻繁的Stadler FLIRT車系電車。瑞士Stadler Rail公司最近也得到台鐵新柴電機關車頭採購標案計畫。

另一款常見的通勤電車是編號72系列,義大利AnsaldoBreda廠製造的通勤電聯車,大多以兩輛四節車組並聯行駛,整台八節車廂的列車,在奧斯陸市郊的各通勤路網、往來奧斯陸國際機場方向的通勤電車或通勤快車,史塔萬格都市生活圈內的通勤鐵路,都會看到這款藍綠塗裝的電車。

這款車輛最高設計速度可達160kph,是傳統鋼軌鋼輪標準軌距列車,可達最高速的極限,若搭乘到行駛路線停站較少的通勤快車,搭起來感覺真的滿快速的,不輸高級城際列車。因此,很弔詭的,奧斯陸機場車站跟奧斯陸中央車站間,同時提供這款通勤快車服務,中間僅停靠一至兩站,但另提供高級高速城際列車(編號73型),兩款列車行駛時間相差不大,但票價卻相差幾倍,總覺得好像在互打,實際上卻有挪威當地不同市場區隔的策略,請繼續看下去。

話說,編號73型是挪威鐵路中屬於高速鐵路列車的車型,分為紅白塗裝國鐵高速城際列車,跟銀灰色塗裝由機場鐵路公司(Flytoget)經營的機場列車(下圖)兩種。列車由Adtranz與挪威Strømmen共同打造,兩端車頭具有歐洲常見的「狗頭」造型。其實挪威高鐵不算是很高速的高速列車,最高時速僅210kph,往來奧斯陸及卑爾根間約370公里路段,仍要五、六個小時,也許因為挪威國土是多山與峽灣的崎嶇地形,要投入標準高速鐵路建設,並不具樂觀的經濟效益。

而以高速列車行駛的奧斯陸機場快車,從機場往來奧斯陸中央車站(約50公里),所需時間居然跟通勤快車相差不多,差別僅在機場快車的車廂座椅較為舒適與高級,且是對號座及商務服務,而通勤列車可能時常遇到人多擁擠(因票價便宜),加上通勤列車沒有大件行李放置設計,講求快速俐落的商務人士就可能不會選擇。而機場鐵路公司(Flytoget AS)又是挪威國鐵旗下子公司,專營機場快線服務。因此,機場列車(公司)主打商務人士市場,即使票價昂貴,但對一分錢一分貨的先進觀念而言,應該是各有市場、各取所需吧!所賺的錢也是回歸到整體VY集團,左手右手都可賺錢的多角經營策略,就是進化中的歐洲國鐵企業常見的做法之一。

另外在卑爾根(挪威第二大城)及其他更小的城市車站,見到更早期的電聯車,如編號69型由挪威本土Strømmen車廠打造的兩節一組或三節一組的舊款電聯車,在許多人口稀少的城鄉間,仍是主力的通勤車種。(下圖)這款列車已經被列為2019年後即將淘汰的車種,有幸拍到其最後身影,也是滿幸運的。

除了電聯車系外,在沒有電力驅動的路段,也有柴電車系列車行駛,編號92及93系列的雙節柴聯車,往來挪威北部、北極圈,人口更為稀少的省份。舊款的德國Duewag車廠92車型,及新款龐巴迪傾斜式柴聯車93車型,是挪威國鐵少數幾輛柴聯車系列車。

接下來是值得一提公路客運事業。挪威鐵路VY集團旗下的公路客運子公司VY Buss(沿革自前品牌Netbuss),除經營全國及跨國長途客運服務外,也與挪威各地政府或民間,合資經營當地的區域路線客運/公車服務,例如挪威北極極地內的北領地縣(Nordland),當地客運就有三分之一股權是來自於VY Buss(下圖)。在地廣人稀縣境內,在三處人口較多的城鎮,設有樞紐運輸場站,總部設於該地區最大樞紐城市-Bodø。

現今歐洲先進國家如德國、法國等,其原本的國鐵DB、SNCF等,早就企業化、集團化經營,不僅限於鐵路事業,更是擴大到公路客運事業,其他運輸或相關服務事業,更跨海去經營其他國家的都市公共運輸系統或技術輸出。當保守的台灣運輸事業單位或主管機關,還在執著單一系統或單一路線的思考模式時,進化中的歐洲運輸事業,早已多角化經營數十年,轉型為以運輸為根基的跨國集團。從這樣的案例來看,似乎台灣地方政府對公共運輸經營觀念,只會一直喊不賺錢、債留子孫等想法,是否仍圍繞在「窮忙」思維,而讓自己越走越窮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