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4/10

兩座新竹車站之美

台鐵新竹火車站啟用於1913年,為具有仿文藝復興樣式的折衷式和洋古典建築車站,穹頂、山牆、圓窗,都是仿歐式的日本時代建築細部,在二十世紀初期,全世界各地紛紛以新古典樣式加上仿文藝復興、巴洛克的藝術雕刻及鋼鐵材質,成為折衷樣式建築派別,讓台灣當時的建築藝術跟上世界的潮流。(下圖)

火車站前方規劃一個開放的活動空間,附近並有一條小溪,美化工程讓小溪充滿鄉間野趣的味道,沿著小溪直行可以到達古蹟-東門城(下圖)。車站前車輛絡繹不絕,沿途狹窄的道路夾雜許多商店、攤販、公車站等,倒顯得相當擁擠,破壞了站前開放空間、小溪及東門城的都市美化景觀。要是在歐洲,可能都市規劃者會將火車站前到東門城的商店、建築都拆掉或禁建,而規劃一個自火車站到東門城,沿著小溪的一個綠化開放空間,提供市民一個假日休閒的去處。並於車站外圍將所有大眾運輸客運停靠站集中為轉運中心,市中心規劃人行步道,禁止所有車輛進行,如此才能真正具備如歐洲般的優美城市。

(下圖)而高鐵新竹站則以現代化的玻璃帷幕,圓弧造型構建客家村的意象,如風帆般的兩片曲線屋頂,覆蓋著玻璃站體及月台軌道,內部兩面對稱的弧形牆面上,以七彩竹枝與工藝材料,象徵著傳統與未來的裝飾,點綴著灰色弧牆,內崁式的白色燈光投射在白磚灰柱上,格外亮眼,以抽象方式傳達現代科學城與傳統客家村的新竹意象,小巧可愛的車站別具玩味與科技感。

(下圖)雖然高鐵新竹站腹地是所有高鐵車站中最小的,而且因大樓規劃為圓筒狀,而略顯狹窄,但三個樓層以交錯的挑高,表現出相當的立體感,挑高與狹長電扶梯交錯配置,加上圓弧形的玻離帷幕外觀,空間搭配得不錯。穿透感十足的空間,由上而下完全看透整座車站,呈現十足的現代感。

兩座新竹車站分別代表二十世紀初期,台灣鐵路建設的歷史文化,一座代表著邁向二十一世紀,新竹成為台灣科技城始祖的車站,不同時代背景所留下的建築時代樣式,說明了這個城市的變化,也俱有城市故事的流傳意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