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2

東京羽田機場2013年版

東京有兩座國際機場,最早的一座就是羽田機場,正式名稱為東京國際機場,IATA代號HND,因座落地點地名的關係,而普遍稱為羽田機場,以便與另一座位於成田,正式名稱為新東京國際機場的成田機場作區分。羽田機場最早的歷史來自1931年東京飛行場的時代,二次大戰結束後由美軍接管,到1952年以後才慢慢歸還,因應1964年東京奧運,羽田機場數度擴建,直到1978年新東京國際機場(成田機場)啟用,才逐漸退去主要國際機場的地位。

往來東京主要國際航線移到成田機場後,老舊的羽田機場改為國內機場,除了當時中台斷交的台灣地位特殊關係,僅有往來台灣的國際航線維持停降羽田,以及日本皇室及政府首長的專機,因機場靠近市區而繼續使用,其他國際線都轉到成田機場。雖然如此,羽田國內線的航班也相當繁忙,至二十世紀結束前,總共完成三期的改建計劃。2000年開始,展開再擴建工程,興建新的國際航廈,使得羽田機場又回復國際機場的地位。(上圖)

(上圖)羽田機場基地在東京灣的海埔地,經過不斷的填海擴建,現在是全日本面積最大的機場,共有四條跑道及三座航廈。原有的兩座客運客運大樓,面對著機場連外道路對向而立,改建後成為日航及全日空兩大航空集團的主要航廈。二十世紀末的擴建計劃,將聯外道路興建為首都高速公路彎岸線,大手私鐵之一的京急電鐵,也闢建京急空港線連結機場與品川站,東京單軌電車也分別在第一及第二航廈設站。

(上圖)2010年底新國際航廈啟用,機場也引進環保的油電混合公車,往來穿梭三座航廈之間。東京單軌電車及京急空港線延伸國際航廈設站後,羽田國際機場的交通就更加完善。原本雙航廈雙跑道的羽田機場,現在擴增到三座航廈及四條跑道,機場腹地擴大一倍。2010年新國際航廈啟用後,日本與台灣間的航線,又增加了台北松山機場與東京羽田機場的新航線,日本航空及全日空,以及台灣的中華航空與長榮航空,除了成田機場航線外,又增加了羽田的航線。

中華及長榮航空自2002年退出羽田機場起降,改為成田機場後,又於2010年返回羽田機場,不過卻是新的航線。隨著兩國之間的新航權協定,增加更多的航點及航線,加上台日間的觀光、商務的頻繁,使得利用羽田機場的旅客越來越多。上圖是羽田機場國際航線的出境航班服務櫃台,也是國際航班的入境層,在此等候隨時都會看到很多台灣的觀光團進進出出。

這一層樓的外側,與新建的東京單軌電車國際航廈站相連,從國際機場站,可通往一航廈及二航廈車站,往市區可通往東京灣岸的區域,最終點到濱松町站,連結JR山手線、京濱東北線,以及東京地鐵大江戶線,可通往東京中央、新宿與上野等重要的鬧區。(上圖)

(上圖)原本只是用於市區與機場接駁的單軌電車,因為羽田機場的運量大增,以及恢復國際機場的功能,東京單軌電車也提高服務水準,增建多股軌道,提供機場快速列車服務,機場三座航廈及濱松町站之間直達不停站,跟一般與中運量捷運功能的站站停普通列車不同。由此也看出羽田機場比成田機場的地理優越性,將來的計劃會納入東京都與機場臨近的神奈川縣全盤考量,成為大東京含神奈川縣的重要國際門戶。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