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8/04

東京成田機場2013年版

東京自1978年營運的成田國際機場,目前是全日本流量最大的機場,正式名稱為新東京國際機場,IATA代號NRT,因座落於千葉縣成田市,因此又通稱為成田機場。目前有兩座航廈及三條跑道,以國際航線為主國內航線為輔的大型國際機場,腹地被密集的農地及住宅所包圍,離東京市區又遙遠(相距約60公里),擴充不易又先天不良的限制,其實並非一座理想的國際機場。

上圖是成田機場的第二航廈,主要是日本航空及所屬寰宇一家(One World)聯盟與日航共同航班的航空公司停靠,台灣的中華航空也是以第二航廈為主要停靠站。第二航廈構造跟大部份「一」字型的航廈一樣,多座島式航空公司報到櫃台集終於中央航站,後端是一字排開的停機空橋,再遠端還有另一座平行衛星航廈(Concourse),以自動導軌電車連結。

(上圖)一字排開式的航廈設計,會分為南北兩區(或東西兩區),挑高採光的設計,跟關西國際場第一航廈很類似。上層為出境層,下層為入境層,在出境層上方,還有夾層樓的設計,是非出境區域的餐廳及商店街。出境層除了航空公司櫃台外,還有一些服務設施及餐廳、商店。航廈地下樓與車站相連,有JR及京成電鐵的機場快線列車停靠,第一航廈及第二航廈,各自有設站停靠。

(上圖)由非出境區域的商店街俯瞰,第二航廈北翼區域,現代化的設計,空間及動線還滿流暢的。可惜,偌大的成田機場,出境之後,商店就少得可憐,除了一些常見的國際精品專櫃及免稅品店外,沒有特殊的商店可逛。幾乎全日本各地的國際機場,都有同樣的設計,非出境區域比出境區域的賣場更可觀,因此在日本的經驗,要買好東西紀念,記得在市區、觀光景點就下手,機場非出境區域是最後採買的地方, 一但出境了,就沒啥好買了!
(上圖)從非出境的商店層還可以觀賞機場停機坪以及飛機起降,這種展望台的設計,也紛紛出現在現代化改良的日本各地新機場。全玻璃帷幕的航站大樓,也是現代化機場的普遍設計。第二航廈的主館停機坪跟遠端衛星停機坪,是日本航空的主要基地,因此可以看到眾多,又恢復「紅鶴」企業標誌的日航機身。(下圖)
(下圖)第一航廈是日本另一家航空-全日空以及所屬星空聯盟(Star Alliance)航空及共用航班的飛機停靠,相對於第二行下的一字排開設計,第一航廈就很巧妙地運用有限轉角空間,設計了五個互相連結的衛星航區(Concourse)。第一航廈位於兩條跑道(A與C跑道),相交的銳角區域,在設計上必須有更多的凹凸配置,以增加停機空橋的安排。因應全球最大的航機A380的停靠,還可以改建幾座空橋讓A380可停靠,可見當時設計的巧妙。
其實早在1962年,有鑒於當時未擴建前的羽田機場,容量負荷即將飽和,加上當時的填海造陸技術不足,因此在與東京相鄰的千葉縣,尋覓許多適合的土地,計劃興建新的國際機場。不過,受到二次戰後日本發展的突飛猛進,東京、千葉等地區的住宅及農田已經相當密集,因此最初機場位址選擇相當困難,即使選到成田機場目前位址,當初的興建也受到強大的地主反彈,甚至示威抗議。有些土地糾紛,到目前還無法完全處理,使得成田機場的腹地不是很完整,整個機場的建設計劃,到目前仍然未完全實現。

上圖就是A跑道與C跑道夾成的銳角區域,原本計劃的第二跑道(B跑道),是與第一跑道(A跑道)在遠處相互平行的,這兩條平行主跑道都是4000公尺長,斜向的第三跑道(C跑道)是2500公尺,卻因土地征收問題,第二跑道延宕到1986年才動工,當時也只有興建2200公尺長,無法起降當時最大的B747客機。即使2009年完成第二跑道延長至2500公尺,仍然不到當初的設計規模。大型客機必須利用唯一最長的主跑道A,造成成田機場的幫機延誤率相當高。加上機場離東京市區相當遠,即使有機場快線列車,也要一小時的時間。因此,嚴格而言,成田機場並非一座具規模的優良國際機場,將來可能不如後期持續擴建的羽田機場。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