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2/02

台灣高鐵新三站營運開始~苗栗、彰化、雲林站

距台灣高鐵(THSR)2007年初營運以來,整個高鐵建設計劃的第二期,包含全程十二站的工程,在睽違八年後,終於在2015年12月,開通苗栗、彰化及雲林三站。第二批車輛自日本進口四列十二節700T新車,編號331~334。自此台灣高鐵進入營運的第二階段,目前工程僅剩下台北南港段及南港終點站尚未開通,而新的三座車站開幕也代表著高鐵第二代車站的問世,三座車站也各自有其設計理念以及重點建築美學,一起來欣賞吧!

第二代的新三站,總是要有一些嶄新的設備引進,除了目前所有高鐵車站都已更換的自動驗票閘門,會自動翻轉車票,不再硬性規定要車票磁條面向上之外,新式的多功能自動售票機以及零錢換幣機也導入,三座新站的時刻表及月台列車資訊看板,全面使用列有十二站的多色彩液晶螢幕屏。每班列車會顯示有停靠車站的標示,目前停靠三座新站停靠的都是最新推出的「新」站站停班次(代號8字頭),因此螢幕各站停靠都會顯示。

苗栗站的設計以當地客家民俗文化以及油桐花為概念,因此處處呈現台灣本土式樑柱的現代玻璃鋼骨建築,綠色彩繪玻璃以及黃色竹編的意象,充滿整棟建築的外觀,內部則呈現巨大的挑高,燈光自高高的天花板落下,雖然空間不大卻不會感到壓迫。部分採光玻璃及牆壁裝飾,還用上油桐花瓣圖樣,在光線照射下出現繁花片片的陰影或燈影。

高鐵苗栗站雖然位於後龍(在苗栗市以北),但卻離台鐵西部幹線竹苗路段很近,且就在台鐵豐富車站不遠處,所以目前高鐵苗栗站的後方(五號出口處)正在興建台鐵新豐富站,以後將會是台鐵與高鐵無縫接軌的兩鐵相連之處,也是高鐵新三站中,最佔軌道運輸接駁的地利優勢,適合培養苗栗地區多加使用大眾運輸的好典範。在台鐵新豐富站尚未開通前,先以高鐵接駁公車來做大眾運輸銜接。

由高鐵苗栗站南下月台可俯瞰車站後方連結正在興建的台鐵新豐富站的工程,目前正在趕工車站主體及月台。這種高鐵車站設置在市區車站外的設計,在日本北陸新幹線施工時,傳統鐵路與高速鐵路的軌道接駁車站,就會一併的執行且完工通車,而不是像台灣這樣不同步。跟八年前的新竹、台南台鐵支線一樣,高鐵營運多年後才開通接駁的台鐵軌道運輸。(無言!)

其實早在第一期高鐵完工之時,這三座車站的月台軌道早已同時興建,過去在經過苗栗地區就常見到這座紅色鐵橋,同時也會注意到苗栗車站平地而起的工程。如今體驗到高鐵列車從車站北方的這座紅色鐵橋緩緩進入高鐵苗栗站,象徵著苗栗地區邁向台灣西部一日生活圈的時代,台灣高鐵也開啟嶄新的營運階段。(雖然歷經令人模糊及不悅的股權與經營全轉換過程,且大多數人又遺忘了這件事!)

高鐵彰化站正確位址是在彰化縣南部的田中地區,田中、社頭是南彰化的農田及花海之地,因此彰化站的設計有如田園之中的車站一般,在廣大的平原農地上,矗立一座現代化的菱形玻璃建築。彰化縣府所在的彰化市因位於北彰化且與台中市隔鄰,其實比較方便使用高鐵台中站(台中烏日),因此,高鐵彰化站等於是提供南彰化,員林、田中、社頭一帶的居民,一個便利的城際軌道運輸,如果能夠投入鐵路支線或是BRT、輕軌等公共運輸工具來銜接高鐵與員林、田中等站,對公共運輸環境將有更好的加分。

彰化站的設計以自然採光及生態溫室為意象,因此所有樑柱以三角漏斗型,由地下直接通往天花板,在天花板上構成三角採光窗,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這樣的設計跟第一期的台南、台中等新建車站,有很大的不同。過去流行的樹狀支撐結構已經不復見,而玻璃帷幕的模組技術也更進一層。玻璃帷幕牆內植滿椰子樹及綠色植栽,讓整座車站的田中溫室設計概念表露無遺,加上戶外一片平坦農田,讓人覺得跟大自然很親近。

高鐵站離台鐵田中、社頭或員林車站相當遠,目前該站的高鐵快捷公車,主要以連結台鐵田中站及員林轉運站(客運),兩大交通運輸樞紐節點為主,輔以幾條往社頭地區等觀光路線的公路客運,提供當地居民及遊客的大眾運輸接駁。不過,雖然高鐵快捷公車約20~40分鐘一班,目前使用者還是不多,當地居民以自用車居多,顯現這些地區的大眾運輸使用習慣,還須多加培養。畢竟,高速鐵路就是大眾運輸的一環。

彰化站的月台採用Y型柱,跟早期台南、嘉義等站的月台,採用樹狀柱的設計,有很大的不同。同時發現,這三座車站的月台空間,明顯比早期開通的車站來得小,不過,在經費有限的條件下,硬體設施只要夠用就好,不需要再做無謂的浪費。從彰化站南下月台拍攝列車進站,很幸運的這次搭到編號334號列車,也就是高鐵第二批進口的最後一輛、也是最新一輛的新車。真是幸運。

位於雲林縣虎尾的高鐵雲林站,同樣也是離台鐵車站很遠,目前也沒有規劃高鐵、台鐵的兩鐵接駁支線。不過,雲林站是三座新站中,個人認為最美的車站。雲林站的設計有三D立體的感覺,從地面的弧形樑柱到樓頂的逐漸內縮,都是一種美麗的線條呈現。每一個角度的樑柱以及弧度,都讓每一個角度的鏡頭,有不同的畫面,多變化的視覺感,在夜間的燈光投射下,應該是相當的美景。

雲林站的高鐵接駁公車以斗六及虎尾科大為主,附近還有中部科學園區的虎尾園區,雖然在大眾運輸的接駁上,還是有點不足,不過看高鐵下車遊客,都會來此仔細看著公車接駁路線,可見不久的將來,慢慢會有大眾運輸需求的改變。目前客運接駁處有六座月台,各有高鐵接駁以及當地公路客運停靠,還有一線交通部觀光局的台灣好行觀光公車。

從雲林站繼續南下回台南,這次體驗高鐵新三站之旅,搭乘都是有停靠這三站的站站停班次,平均單方向每小時一班。目前的班次規劃,以編號1字頭的直達車(北/板、中、高)、6字頭的半直達車(北/板、桃、竹、中、嘉、南、高),增加了跳站停靠的2字頭、3字頭,以及北中或中高區間的5字頭,8字頭的站站停等五種正常班次設計,加上4碼的非正常加班車,因此今後乘客在搭乘上要比以前多加注意停靠站點的顯示。三站剛開始通車,也發現很多當地民眾對高鐵搭乘還不是很熟悉,需要服務人員多家的協助。

【媒體報導新三站後『高鐵變台鐵』說法邏輯誤謬澄清】關於高鐵新三站加入營運後,新增的站站停模式(班次編號8字頭),北高全程所花費的時間要138分鐘(兩小時又18分)比之前(未有三站)120分鐘多了18分鐘,讓許多人誤以為高鐵拉長旅行時間,會變成慢鐵或台鐵畫的說法,其實是誤謬的邏輯。因為旅行時間拉長並非旅客「總旅行」時間拉長,是「列車全程時間拉長」不是「乘客旅行時間拉長」。為何國人會因台灣高鐵多三站,就有高鐵變慢鐵的邏輯誤謬呢?請見延伸閱讀:
如何看懂新三站後的台灣高鐵班次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