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9

跨水陸的鹿特丹公共運輸系統輕軌、輕量捷運與其他

創自1927年的鹿特丹電車公司(RET; Rotterdamse Elektrische Tram)是經營整個鹿特丹都會區路面輕軌電車(Tram)、輕量捷運(Metro/Light Rail)、公車路網、週末與夜間公車路網(BOB)、渡輪(Ferry)的民營化公用事業單位,另有經營其他區域公車路線的運輸公司,如Arriva、Connexxion、EBS、Qbuzz等,及另一家渡輪公司Waterbus,一起服務整個鹿特丹跨水陸的公共運輸路網。路網涵蓋區域到海牙中央車站、戴夫特、Zoetermeet、荷蘭角(Hoek van Holland)等大部分南荷蘭省主要城鎮。其中輕量捷運E線,是往來鹿特丹市區與海牙中央車站間的Tram-Train路線,或稱快速輕鐵(Sneltram)。

九條路面電車路網是覆蓋整個市區最廣泛的軌道公共運輸,以中央車站及Beurs站為中心,通往城市的四面八方。鹿特丹路面電車最早啟用於1879年的有軌公共馬車及後來的蒸氣牽引動力,1904年第一條電氣化路線引進,1927年新成立的RET公司取代及合併當時經營的RTM及RETM兩家公司,且原來1067mm窄軌及1000mm百米軌道也陸續改為標準軌道(1435mm)。在1930年代電車路網發展到最大規模,共有25條路線,後來逐漸被柴油公車取代。

如今仍行駛十幾條路線,許多仍沿用自百年前已發展的路線,因此經常會遇到軌道維修工程而改線。當電車行經眾多運河、港道及馬斯河上的可開闔橋樑,還有行駛於城市地標的單斜張橋上,都融入鹿特丹城市景觀之一。戰後1960年代使用的Duewag ZGT型傳統(高地板)車輛,目前已全被Alstom Citadis 302型(2000型)低地板輕軌電車取代,形成密佈的現代輕軌電車路網。(上圖及下圖)

另外有三條季節性、臨時性路線,其中的10路,以最早期的復古電車,作為城市循環、可隨上隨下的觀光路線使用,偶爾在路上會遇到這塗有傳統黃色車身的復古電車,畫面相當可貴。(下圖)這些有百年歷史路面電車的城市,復古電車作為觀光財使用,拿來作為特別的觀光電車使用,在今日是相當普遍的作法。

相較於僅有五條路線的鹿特丹捷運,涵蓋城市區域就不那麼密集,不過路線延伸到都會區遠郊,甚至到鄰近城市的海牙車站、海邊的荷蘭角城鎮,則是鹿特丹使用旅次最多的軌道公共運輸。鹿特丹捷運規格是歐洲中型城市常見的,輕軌式捷運或稱輕量捷運(Light Rail Metro)或準捷運(Pre-Metro),荷文稱快速輕鐵(Sneltram)。雖然有五條路線,但在市區部分是多條路線共線共站的輕軌式路網,形成東西向ABC(綠黃紅)三線及南北向DE(淺藍及深藍)兩線交織的兩大路廊,在市中心Beurs站交會。行駛到市郊城鎮,才分岔駛向不同方位的終點社區。

人口不多的中型城市鹿特丹,捷運採用跟輕軌車輛類似的輕軌式或輕量捷運規格。1962年啟用的南北線(中央車站-南站)是荷蘭最早的地鐵系統,東西向的第一條啟用路線,在1982年開通,目前共有5線62站。地下路段與車站僅出現在市中心區及中央車站等幾個站,其他第三軌捷運路段也有高架軌道及站體。在郊區就採平面軌道,跟一般道路有平交道的設置,列車轉換為架空線集電弓通電,車站也設於平面如輕軌車站般。

目前使用的幾款車輛,都是龐巴迪公司(Bombardier)的Flexity Swift車系,有三輛兩節並聯的組合(SG2),及兩輛三節並聯的組合(HSG3),紅藍塗裝RET標準配色的兩款列車,行駛於捷運路段。Flexity Swift車系(上圖)是可第三軌及架空線兩用通電,750V DC規格的電車,車輛在A、B路線及E路線的鐵道或輕軌路段時,通過某站就會看到第三軌道(或有第四軌)及架空電線設備同時出現,此時列車會升起或收降高架集電弓,在集電弓或第三軌通電作轉換。

Tram-Train模式的捷運E路線(從鹿特丹南郊Slinge到海牙中央車站),架構於荷蘭城市圈通勤鐵路網概念的RandstadRail品牌下,使用龐巴迪雙用規格電車為藍白塗裝(下圖)。在海牙Laan van NOI站到Leidschenveen站之間路段,是跟海牙公共運輸(HTM)的Tram-Train模式兩路線共軌共站,此路段在架空線通電路段內(Melanchthonweg-Den Haag Centraal),跟架空線通電的海牙電車可用系統。來到鹿特丹捷運路段(地下及高架段),列車轉換為第三軌通電。海牙中央車站至Laan van NOI站間路段,又跟荷蘭國鐵路廊平行運行(共線不共軌),這兩站都可相互轉乘。(詳見延伸閱讀)

下圖是鹿特丹捷運E線,行駛到海牙中央車站,位於車站三樓的終點站型式月台層。荷蘭所有都會區都採用蜂窩型費率分區合併哩程計費的設計概念,所以使用跟國鐵通用的晶片儲值卡(OV-Chip card),進出站都刷卡,由自動收票機自動精算費率,往來鹿特丹、海牙及其他城鎮不同的費率區,都不用麻煩去想車資問題。不管是搭當地電車、公車或是荷蘭鐵路列車,記得上下車(或進出站)逼卡即可四通八達。(但卡片要確保至少20歐以上才能搭荷蘭國鐵)

不過這樣的票證規劃方式,會讓外地人感到較為複雜,反而是購買/使用單一特殊票證,例如鹿特丹一日票、海牙一日票,或遊客一日票等。要先搞懂該票可使用的費率區域範圍及可利用的運輸系統及服務公司。例如遊客一日票(Tourist 1 day)涵蓋鹿特丹、海牙市區及附近南荷蘭省城鎮等較大區域,且包含的運輸系統及服務公司也最多。但鹿特丹一日票(RET 1 day)就只有能使用由RET提供服務的運輸系統,且僅限RET提供服務的路網範圍內,像海牙電車(由HTM提供服務)就無法使用,包含其他非由RET服務的路線公車也無法使用。
例如從中央車站旁的公車總站搭乘RET經營的40公車到戴夫特,如果不用儲值卡扣款的話,要買較大範圍的觀光一日票才適用。所有票證的使用範圍都會寫出適用的蜂巢費率區編號,在RET官網或旅遊服務中心都可查詢,售票人員也會建議購買何種票證會比較適合所需。例如有些區域或長程路線,有些不是RET經營,而是其他公車公司經營的路線,就不一定可以使用某種一日票,所以用通用的晶片儲值卡就比較方便。從市區發車或有經過中央車站的幾條班次密集公車路線,在官方路線簡圖上會特別用粗顏色線標示出來,運用原理就跟搭輕軌類似。
同樣的情況也適用在水路服務的渡輪上。鹿特丹在馬斯河上的渡輪有分RET經營的快艇渡輪及Waterbus經營的水上公車(如20路),還有其他公司經營渡輪服務,費率不相同。不想麻煩的話,就使用通用的晶片儲值卡逼卡,比較簡單。聽起來跟在台灣拿悠遊卡或一卡通逼卡,可以使用全台灣各地的公共運輸一樣觀念。且荷蘭全國的公共運輸費率,包含火車,車資都相當便宜,逼卡還有轉車優惠,所以不一定要買一日票或觀光票。公共運輸費率蓋念跟德國的規劃方式有點不同,但邏輯類似,且荷蘭的都會區相較又比較密集,又全採哩程計費,所以晶片卡的發展與運用相較德國城市就更為順暢。

以河港為主的鹿特丹,也有水路的計程車,稱為Water Taxi,同樣是黃色的車身,站牌及船身有寫往來的路線重點地標。水路的路線方便往來馬斯河或港口兩岸附近的地點,不用在市區或道路上轉來轉去。這種有港口或是沿著大河流而建的城市,水路公共運輸通常是很有效用的輔助公共運輸路網的服務。

雖然荷蘭國鐵在許多都會區有提供站站停服務的Sprinter通勤電車,類似(但不等同於)德國都會區郊區通勤鐵路(S Bahn),因其費率並沒有跟該都會區整合規劃,仍照荷蘭國鐵的哩程計費,所以僅能算類似台鐵的區域區間車。在鹿特丹都會區內鐵路及捷運共站的車站,如郊區的Schidam站或市區的Blaak站、南廣場站等,可選擇搭乘RET路網的捷運,或是荷蘭國鐵的鐵路列車,但費率計算基礎不同,逼卡收費機也不相同,搭乘逼卡時必須看清楚。

已經習慣德語系國家(德國、奧地利)等城市的整合費率與票證系統,一張通用紙票行遍各地,但在荷蘭都會區有一點點不一樣,不過整合公共運輸運用上,卻是同樣方便。之前第一次的荷蘭行,僅在阿姆斯特丹移動,感覺不到荷蘭費率設計的差異性,如今更深入的比較,終於發覺出德國系統、法國系統、還有其他歐洲國家系統,都會區整合運輸系統的票證費率設計之微小差異。
延伸閱讀:
鹿特丹海牙都會區RandstadRail與Tram-Train概念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