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不大的荷蘭,歐陸本土面積及人口跟台灣差別不大,但地勢平坦的荷蘭感覺卻沒有台灣那麼擁擠。荷蘭國內兩大城市~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跟台灣一樣,剛好分別位於國土北邊及南邊,雖然不像台灣的台北、高雄分隔那麼遠,但在風土民情與城市樣貌上,還是有許多的差異。比如說,兩地的路面電車服務方式,就完全不同。
荷蘭的地方自治行政區劃有許多城鎮,每個城鎮的規模人口都不多,都沒有超過百萬人口的大都市(不算多座城鎮集合成的都會區),包括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因此這些中型城市的市區公共運輸,多以路面電車為大宗,數十條路面電車路網都比捷運路線還要密集。比較過阿姆斯特丹及鹿特丹兩大城市的路面電車設施及服務方式,發現到兩套系統的大不同。
由鹿特丹電車公司(RET)經營的鹿特丹路面電車,目前使用的車輛為Alstom Citadis 302型低地板輕軌車輛為主。單向靠右行駛,車輛只有右側有車門。多為五節(三轉向架)車廂,每個車門都可上下車,但須自行按下車門按鈕來開啟車門,跟大多數歐洲城市的路面電車搭乘方式一樣。
上圖是鹿特丹路面輕軌電車Citadis 302型車廂內部,每一個車門旁都放置一台電子驗票機,可持OV-Chip晶片卡或鹿特丹發行的晶片式紙票,上下車都必須刷卡,車上也有廣播提醒,有些電子驗票機會設置在殘障輪椅人士特殊座椅附近(下圖)。除此之外,在車內會發現一位穿著鹿特丹電車公司(RET)制服的人,在車內來回穿梭或坐在無人坐的空位上。
這位就是鹿特丹路面電車除了開車司機外,車內還會設有一位隨車服務人員,可以在車上向他購票/補票、諮詢與請求服務。他也會不定時向車內乘客要求驗票,用手持驗票機器檢查乘客是否上車有嗶卡。這樣的服務人員,在阿姆斯特丹路面電車上也是有的,但服務方式可完全不同。(下圖)
由阿姆斯特丹運輸公司(GVB)營運的路面電車,目前主力車種是Simens Combino低地板車款(上圖),同樣也是單邊行駛的五節車廂。但跟鹿特丹路面電車搭車方式則完全不同,每輛五節車廂由前至後共設有五個車門,但並不是每個車門都可以上車。請注意車門玻璃的標示。例如下圖這輛,在第二節車廂兩個車門玻璃上,都有「禁止進入」標誌,並劃上一個人及箭頭,指示上車乘客要從前方或後節車廂車門進入。這兩個車門是專供下車乘客使用。
因為阿姆斯特丹電車的設計,是將上車及下車乘客動線分開,上車門與下車門不一樣,設備也不同。其中第四節(倒數第二節)車廂的車門玻璃上,有貼上Welkom(即英文Welcome之意),從這個車門進入車廂內,就會看到一個半圓形的「車長室」。在此可購票、詢問等,只不過跟鹿特丹的隨車人員設備不一樣,阿姆斯特丹電車內有特別製作的隨車人員專屬「工作空間」,缺點是,這樣的設計會佔用到部分電車座椅或站立空間。
比較兩座城市的遊客量,明顯的.阿姆斯特丹較鹿特丹多出甚多,因此在上下班尖峰時刻,眾多遊客及當地通勤者就把阿姆斯特丹電車擠得相當悶熱且不舒服。當然,眾多外地來的遊客,一時也不會去注意阿姆斯特丹電車有分上下車門之別,反正車子到站就一窩蜂地擠上車,動線因此也就更為混亂,延遲整個上下車的停靠時間,讓阿姆斯特丹市區的路面交通更為堵塞,無意間造成當地的觀光公害。
而在離峰時間,比較沒人的時刻,就可以仔細觀察,下車門跟上車門的差異之處。(上圖)從車內看阿姆斯特丹電車的下車門,在門前還設置有一個活動閘門,閘門平常是卡住不動的,在下車刷卡後閘門卡榫才會鬆開,並且下車前要先按下按鈕(位於閘門旁黃色鐵柱的中間),電車停穩後才會開啟電車車門,此時推開活動閘門就能夠,有點類似出捷運車站閘門一樣。比其他城市路面電車的下車方式多了一道程序。
九年前剛來到阿姆斯特丹時,對於路面電車車上有專屬服務人員及「工作空間」感到很新奇,倒沒注意上下車門的不同設計。這次再遊荷蘭,感覺阿姆斯特丹的遊客更多,而這些電車上的注意事項及服務方式,可能來去匆匆的遊客,一時之間也難以發現。或許上下車跟當地人反向時,會覺得動線有點不順,有點怪怪的,但可能仍發覺不出哪裡怪怪的。反觀,鹿特丹路面電車就沒有這些特別的設計及規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