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2/31

大紐約的大眾交通系統~MTA地鐵與公車

知名的紐約地鐵,是世界四大歷史最悠久的地鐵系統之一,也是極少數全年無休,每天24小時運作的地鐵系統。與芝加哥'L'高架捷運發展一樣,第一條高架鐵道,1868年出現在紐約第九大道,至此到1900年間,密密麻麻的「蒸汽火車」高架鐡軌纏繞在曼哈頓。當時居民覺得有礙市容且噪音困擾,開始思考將鐵路地下化。1904年,第一條地鐵開通後而被取代。這類最早期的捷運系統都是由民間興建(兩家民營公司(BRT & IRT興建與營運),後來成立公營IND公司,於1940年市府出資合併三家公司,並於1953年成立如今所見的「紐約市捷運局(MTA)」。隨著紐約都會區人口及範圍不斷擴大,MTA也結合地鐵、公車、其它公民營區域鐵路等,提供成千上萬紐約通勤客需求,列車外觀美國國旗,更是美國地鐵印象。(紐約大都會的形成請參考紐約一文)

跟一百五十年歷史的倫敦地鐵一樣,紐約地鐵也是鐵路地下化的概念而來,不過在1900年代才是紐約地鐵(高架轉地下)開始的年代,‘SUBWAY’一詞是從紐約而來,別於倫敦的'Underground'及歐陸的‘Metro’。當時經營高架鐵道及布魯克林鐵道的IRT(Interborough Rapid Transit)與BRT(Brooklyn Rapid Transit)經過政府授權興建地鐵計劃,1904年開通了第一條地鐵線由百老匯大道市政府經中央車站到時報廣場,之後再延伸到百老匯大道與145街口,南北走向。BRT公司後來改組為BMT(Brooklyn-Manhattan Transit),1932年公營的IND(Independent Subway)公司開通第一條路線,隨著城市發展及擴充路線,1940年IRT、BMT、IND三家公司合併,1953年政府成立MTA統籌紐約的大眾運輸。經過多次改造,原有路線因當時興建規格不同而分為兩類,一類為IRT系統,一類為IND與BMT的系統,因此造成今日紐約地鐵有些再轉乘上的不順,也待後續持續的改建與整合。

今天的紐約地鐵路線是從百年來的鐵路一直擴建而來,因為是從鐵路的概念,所以跟現代捷運有許多不同,包含有快車(跳站停車)與慢車(每站停車)的服務方式、平面軌道轉撤、軌道號誌、淺挖車站等。因此,有些車站上下行對向兩面月台沒有另建通道或穿堂層相通,這些都是搭乘紐約地鐵比較困擾的部分。首先介紹紐約地鐵複雜路線的安排。

紐約地鐵因從早期不同公司興建、不同規格路線整合而來,因此現在將所有路線以曼哈頓歷史路廊、顏色及編碼區分為幾個「群」(不含Staten島輕軌),紅色群系(1)(2)(3)號線是走第七大道路廊,南北走向,遠端延伸到布朗克斯、布魯克林的分支線,(1)號慢車其他為快車。綠色群系(4)(5)(6)是走Lexington大道路廊,南北走向同樣延伸到布朗克斯東郊與布魯克林,(6)號為慢車其他為快車。(A)(C)(E)是藍色群系走第八大道南北走向,延伸到曼哈頓高地、皇后區及布魯克林。(B)(D)(F)(M)走第六大道的橘色群系,由皇后區經曼哈頓中城、下城,到布魯克林北部,(F)(M)為慢車其餘為快車。棕色群系(J)(Z)走布魯克林Nassau路廊到從曼哈頓東到Jamaica車站,(J)為慢車,也是到JFK機場最常利用到的路線。黃色路群的(N)(Q)(R)(W)是走百老匯大道路廊延伸到皇后區及布魯克林南邊到科尼島。(N)(R)為慢車,(W)線後來整編到(N)(Q)。

除了六大色系群路線外,還有單一顏色路線的紫色(7)號線往來時報廣場到皇后區的小台北法拉盛(Flushing)一帶,同樣有分慢車及快車(標示Express)。淺綠色的(G)線,是皇后區與布魯克林南北聯絡的地區線。因紐約地鐵在曼哈頓多為南北走向,需要東西向的連絡路線,(L)與(S)線,(S)線連絡時報廣場到中央車站,串聯紅、藍群系與綠群系路線,(L)線在曼哈頓下城東西向貫連五大色系路群並延伸到布魯克林,服務Williamburg地區,皆以銀灰色系表示。

如今,紐約捷運路線包含23條地鐵線,路線延伸到布魯克林、皇后區、布朗克斯等。市區到郊區甚至更遠的大都會地區,還結合美國國鐵或地區鐵路的郊區通勤路線形成大紐約區域通勤鐵路,如長島鐵路(LIRR)、北都會區鐵路(Metro-North),及最新開通的史坦登島輕軌和JFK國際機場的Air Train捷運系統,路線涵蓋紐約五大區,也是全世界路網最長、涵蓋區域最廣、單日運量最大的都市捷運系統。在布魯克林南邊的遊樂聖地~科尼島,還可以看到當時BMT公司的車站大樓,目前都是紐約MTA的地鐵、公車轉運站。

紐約地鐵涵蓋範圍廣大,其實只個路網在地下的部分僅占約40%,其餘還是以高架或部分地下土堤的軌道,即使是高架車站或終點站,可以看到許多分歧的高架軌道,不同路線編號的列車緩緩進入月台。因路線的複雜,且以鐵路系統方式營運,在大型多月台車站必須特別注意來車的路線、停站點區分,以免搭錯車。

另外在地下車站部分,也有許多注意事項。因為是百年前興建的系統,單一色系群路線路廊,所以地下車站的入口處會標示該站有經過的路線,即使同一色系,沒有標示的編碼,表示快車不停的站。路群間的轉乘以路線共站為主,沒有特別設計多條路線轉乘的大型轉車站。而淺挖車站地下一層即為閘門及月台,在路面階梯口就會區分進站與出站出入口,如欄杆上方的綠色標誌就是往該路線、方向(終點站)停靠的月台。在曼哈頓僅分往上城或下城方向,如果要往上城,一定要進入標示往上城方向的月台所對應的出入口,不然走錯出入口,進了閘門到了月台,發現列車都是往下城方向就得要出站重來。另外,也要注意快車停靠的車站,目的地站如不停靠,就不要進入該站搭快車。

因為淺挖的紐約地下車站,尤其是在曼哈頓或歷史悠久的車站內,並沒有設置兩面月台的互通走道,尤其是有快車不停的車站,月台中央還會有兩股軌道讓快車通過,因此即使對向月台也相隔很遠。加上紐約地鐵收費方式是半封閉式,即進站刷卡出站不用刷,所以一旦出站就要等約15分鐘才能再進同一車站,因此走錯月台就會變成很麻煩。另外紐約地鐵的服務不是很貼心,但只要你開口詢問,就一定會回答,語氣就看他的心情。當地習慣以「編號+train」來稱呼地鐵路線,如(4)train、(A)train,就是4號線、A號線的意思。還會附帶說明要搭往那個方向,才會到達你的目的地。所以首先要確認自己的目的地再詢問,不然紐約人是不會很耐心地等你搞清楚的。

除了地鐵外整個紐約也有更密集的公車路線服務,也是屬於MTA的統籌範圍。路線公車分為很多種,地區路網、市區路網、快捷公車路網等,分別在路線號碼多加M或X字母,代表不同路網的編排。公車站排有簡單的路線表可以查詢,市區路網與地區路網的公車班次較多,作為地鐵路線的輔助或接駁,相當方便。

公車車輛種類相當多,有傳統的高底盤公車,也有新式低地盤環保燃料公車,或是雙節公車。從很遠的郊區過來的快捷公車,X字母開頭的,還會用台灣過去常見的灰狗巴士車輛,作為快捷公車使用,搭載郊區的上班族到曼哈頓市區上下班,尖峰時間常常看到這些公車塞在車陣中,是否有達到「快捷」的目的,很令人懷疑。雖然在郊區是走快速高架道路,但市區沒有公車專用道,快捷還是會打折。

也許,紐約在大眾運輸系統觀念跟歐洲不一樣的美國,整個大眾運輸的規劃並不如歐洲城市那樣的盡善盡美,整個設施的考量也許不符真正大眾運輸的目的,在仍是以私人運具及高速公路為主的美國,大眾運輸的規劃還是有點落後於歐洲,不過對於紐約客以及到紐約旅遊的人,在曼哈頓內的移動,還是相當可靠的交通工具。
比起世界各大都市如東京、倫敦、巴黎,紐約的大眾運輸有點不足及落伍,但是持續發展的紐約,仍然投入相當多先進、新穎的設備,雖然在百年系統23條地鐵,幾百條公車路線,上百個車站月台閘門要革新,必須相當多的資金,但以紐約MTA自動售票機的多國語言設計,還包含阿拉伯文、中文(還繁體中文)而言,已經算是可圈可點的好系統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