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8

認識日本公車/電車收費制度

日本大都市圈,軌道大眾運輸系統發達,通常藉由捷運、電車就可以走遍都市各景點,且軌道運輸的收費系統,費率在各車站路網看板就可明瞭易見,使用相當方便。然而在有些都市還是免不了會需要用到公車,而日本公車費率系統又是出了名的複雜,不過隨著IC晶片電子票證的引進,現在也開始變簡單了。

之前提到世界上大眾運輸兩大主要收費系統設計,「累進制」與「區段制」。在日本則是結合這兩種形成特殊的公車,或一人服務電車(無車站閘門在電車上收費的)收費方式。在一般超大型都市,市區公車多以單一費率收費,中長途公車就以累進費率計算,單一費率可視為區段單一票價的擴大範圍版罷了。而在其他中小型或郊區廣闊的城市,有多家客運公司共同經營市區及郊 區公車路網,尤其是路程較長的,就會完全使用日本特有的複雜累進費率制。而這種收費方式同時要配合上下車門分開的設計,並採下車收費,因此下車門一定是設 置在司機駕駛座旁。

(上圖)採用這種收費方式,因此日本大多數公車都設計後門上車前門下車,方便讓司機協助乘客有關車資相關問題,這就是日本大眾運輸一人服務(ワンマン)的配套。因此搭乘這種收費方式的公車,要特別注意的是,上車後在車門兩旁會設置一台機器,寫著「整理券」,記得抽取一張紙券,就是上車區段的證明依據,有點像以前台北聯營公車的段號證,只是分段號碼多了點。台灣的長途郊區客運的累進收費,如果對照日本累進區段方式,也是同樣的原理。而現代化的IC晶片票卡普遍推出後,新式的整理券機器,多加裝了IC晶片讀卡機,如果是使用IC晶片卡者,就直接感應卡片(上下車感應)即可(跟台灣的中長途公車一樣)。

(上圖)這就是位於上車門的IC卡感應機,機器上的「01」表示此公車運行的第一區段,如果是整理券機器,就會有張打印「1」的紙條,而在司機座位上方會有一台費率顯示機,隨著公車行駛越遠,會逐漸顯示出後面第二、第三...區段及車資。舉例說明:第一區段基本票價為180円累進票價60円的計算方式,則一開始只有一區段時,顯示機只顯示「1」及「180」兩排數字,隨著區段增加,陸續顯示「2」「180」,此時「1」的金額變成「240」,表示由「1」區段上車者在此區段下車,車資為240円,若「2」區段上車「2」區段下車,則車資180円。如此依照公定費率累進計算。

(上圖)下車時,只要依照車資顯示準備好零錢,將整理券給司機看並投下足額的車資即可。如果沒有零錢,這種多功能的收票機,還有兌換零錢的功能,可以將千円紙鈔或500円硬幣換成更小面額的硬幣,以利給予正確的車資。而使用IC晶片票證,則再於機器上感應一次,就可以自動扣除車資,機器也會顯示卡片的餘額。其實說複雜也不複雜,說簡單也不簡單,比較麻煩的是如果坐過站又要擔心路途不熟,又要擔心票價一直改變,也夠緊張的了。而歐洲都市的區段收費制,通常會將該都市主要的市區景點劃為同一費率區域,單一費率的區域範圍比較大,因此只要購買相對應的區域費率,就可以在該區域內搭乘任何大眾運輸工具,包含捷運、公車、電車、區域鐵路、渡輪等,也不怕坐過站,也可以任意更改行程。因此,歐洲的區域費率制跟日本獨特的公車收費方式相比,簡單方便許多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