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0

巴黎無人電動公車載人測試與省思

隨著國家前瞻計畫基礎建設的發表,引爆不少新的話題,較多的是無意義的口水戰,而少數人提到時下世界某些城市開始試辦的無人電動公車,倒是一個值得延伸論述的話題。世界上一些中小型城市,開始引進這種最新科技的無人電動小型公車,在徒步區內、某封閉區段內做免費搭乘的實際測試。在巴黎,Easymile EZ10型從去年九月就選擇封閉路段測試,已經一年多了。

由巴黎運輸公司(RATP)及大巴黎運輸公團(STIF)引進的編號EZ10型試營運的無人電動公車,作為整個都會區多樣化公共運輸一環,自去年九月在塞納河畔無人測試後,今年一月起在里昂車站(Gare de Lyon)及奧斯特利茲站(Gare D'Austerlitz)間的戴高樂橋上,開始免費載人測試。十一月起測試場地移到市郊的文森公園(Bois de Vincennes)內,在文森城堡與花園間路段免費載人測試,是第三個測試場域。今年年中台灣的台北跟高雄也同樣引進此款無人駕駛電動車,十月間更因高雄生態交通世界大會,而開始展開載人測試服務。

測試路段由文森城堡(Château de Vincennes)前方開始到花園(Parc Floral),途經Port Neuf一站。這裡是巴黎市郊兩大森林公園之一,法國國防軍事基地,也位於附近,雖然有部分軍事管制及高牆,不過大片的森林公園,是巴黎市民假日休閒或運動跑步的園地,週末的清晨一早就看到不少人在此跑步。有一些家庭大小對這無人車好奇,就會順便來搭乘看看。

車上有一名巴黎運輸公司(RATP)員工負責測試流程與解說,同時會請體驗者留下姓名,體驗的過程基本上跟高雄的經驗差不多,雖然全程以法文解說,但似乎理解他的說明。同車的當地體驗者會提問很多問題,當然不出安全性與其他運具整合的問題。巴黎運輸公司將來會朝向對此無人車的三大類型運用(捷運、公車、彈性運輸型),與現有的公共運輸路網整合性的規劃。

起站的文森城堡站,就位於巴黎地鐵一號線的終點-文森城堡站附近,除了地鐵站外,這裡也是一處大型公車轉運站,多條地區及市郊公車在此轉乘。無人車測試路段剛好提供了從地鐵或轉運站附近的從文森城堡,到花園的這一路段接駁。看似好像會延伸到公園更內部的地方。目前幾百公尺小路段測試,路程即使走路也不算遠,加上公園內來往的車輛也不多,交通也不甚複雜,是否有其他測試用意不得而知。不過一次有兩輛車提供測試,跟上次在高雄體驗只有一輛車測試相比,就不用等車輛充電而暫停載客。

體驗後,回程再搭巴黎地鐵一號線回市區,這條超過百年歷史的巴黎第一條地鐵線,現今早已引進無人駕駛的全自動新款電車MP05型(下圖),五節車廂無駕駛室從頭到尾一體貫通,座位也改為一排三座,增加站位空間。搭上這輛無人駕駛的軌道車輛,才想起,無人駕駛全自動技術,早在20世紀末就早已運用在軌道運輸車輛上,還出現自動導軌系統(Automated Guided Transit, AGT)這車輛技術名稱,而自動化、電腦化技術引進傳統地鐵、捷運的改造,像倫敦、巴黎等百年歷史地鐵,早就在佈局將所有地鐵車輛自動化、無人駕駛化、更智慧化。

自動導軌系統(AGT)在國外,許多輕量化捷運都會引進這系統,至今已有幾十年的營運實績。巴黎自1998年開通最新一條地鐵-14號線(下圖),就率先使用無人駕駛自動導軌捷運,後來一號線隨之引進測試,目前則正式投入營運。全巴黎地鐵目前正積極在部分路線進行增設月台門、軌道信號改善、增加發車頻率及列車更新的計畫,期望達到將來全自動化的理想。而未來新興科技運用在運輸工具的發展,也將持續會帶來革命性的新面貌。但重點不在這些新興科技或運具上,而是在都市人民實際的生活,如何吸引大眾青睞且有高成效運用前景。

從巴黎的實例看見,即使有百年營運歷史的地鐵系統,現在擴大的大巴黎都會區所有公共運輸系統,至今仍持續不斷的增建與改建,包含區域國鐵通勤路網(Transilien, TER)、通勤快速鐵路(RER)、地鐵(M)、路面電車(T)、準公車捷運系統(TVM, ZEN)、短程接駁公車(下圖)等,還有不少新技術運具,多被引用到大巴黎的整合公共運輸路網中。開發新路線或引進新運具,都是基於對公共運輸與都市環境的改善,營運者與使用者雙方的互利,加上環保議題、交通營運效率及行人友善、公共運輸優先議題的重視,更上位思考,讓新興的無人車交通工具,將來上線後更要有加分效果,而不是表面的噱頭而已。

歐洲許多城市除了有整合性、多元化、更便利的都市公共運輸發展外,民眾高度使用公共運輸與對公共運輸的親近感,才是對運輸環境有正向循環的貢獻。但是在台灣,很多都會區或中小型城市,一直以來對都市公共運輸的經營與環境是相當簡陋與匱乏,多數民眾對公共運輸的疏離感或不信任感,不僅對運具與運用之相關知識的嚴重不足,更糟糕的是仍停留在以私人運具為先,且用路人對路權與交通安全的知識缺乏,這無形是對營造都市大眾運輸環境的一大傷害。講到無人電動公車,這跟所有都市大眾運輸工具與系統一樣,都是多元選擇或供給服務的其中一項,任何一種運輸工具或系統,都無法單獨去解決任何都市交通問題。這是一種有整合性的、有長遠規劃性的,且結合都市地區發展的考量。下圖為十月初高雄無人電動公車載人測試情景。

所以,不管是捷運、輕軌、或無人電動公車,若就單一運具提出介紹,那就僅止於系統介紹,若要談到這新運具所帶來的效益,那就不僅是「運具引進」那麼單純議題,而是整體都市公共運輸環境未來發展與營造願景的議題。因此,議題思考的重點在於,台灣的都市公共運輸人口如何培養增加、如何讓人民自然而然的開始親近公共運輸,改觀與信賴,有效轉移私人運具的運量到公共運輸上。否則光講無人電動公車的引進,最後仍是如輕軌、捷運的引進一樣,多數當地人還是習慣騎機車、駕駛人繼續我行我素的違規,整個都市環境仍無法進階到「人本位」的人車友善空間,當地居民對大眾運輸仍然無感甚是反感,熱衷使用私人運具的氣焰持續囂張。

百年來都市公共運輸的發展,來自人類的智慧結晶,他會隨著都市發展而不斷演變、進化,這也是公共運輸好玩有趣的地方。在台灣,人民若對都市公共運輸無感、使用率偏低,並不覺得好玩有趣,且跟生活連結、息息相關,提供對公共運輸的重視與依賴,即使提出無人電動公車也是奢談。應該要先從如何讓民眾親近公共運輸、信賴公共運輸,成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請經營者、管理者、使用者,大家一起來營造正向循環的都市大眾運輸環境吧!
延伸閱讀:
高雄無人電動公車發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