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3

奧地利都市的百年Tram-Train私鐵公司

邁向二十一世紀,歐洲都市的公共運輸系統,不論是軌道、公車、渡輪等,紛紛成立大都會區生活圈的整合運輸費率組織,集結區域內所有幾家甚至數十家,官方及民營運輸營運單位。有些都市除了公營或法人化的大型運輸公司或營團外,仍存在有百年歷史的民營電車公司(日本稱為私鐵或地方鐵道),仍獨立經營延續百年、且具有生活軌跡的軌道運輸。同年代的日本西化政策,學習歐洲鐵路技術而有「軌道」與「鐵道」等相對應的(日文)專有名詞出現。

話說,這些歐洲百年歷史電車公司,源自於十八世紀末,歐洲都市現代化興起與第二波工業革命發展之下,有技術及資金的民間企業,將市區公共馬車或無軌馬車(或其他動力),紛紛引進新開發的電力驅動路面電車。當時城市中心與鄰近重要城鎮間的城郊鐵路,有些就直接導入「城郊長途路面電車」。這原理可視為柴油公車尚未問世前,以路面電車為主都市公共運輸時代,市區路線與郊區路線的區別。在市區路段城郊電車跟市區電車共軌(或共線)共站,在郊區就如同鐵路運行,稱為Tram-Train模式。持續經營至今,路線若沒有被廢線、合併或改為捷運,就會成為該都市另一(家)具有深厚歷史沿革的電車(公司)。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及林茲,就存在著這類都市中長程的百年Tram-Train私鐵。

成立於1873年的維也納巴登電鐵(Badner Bahn),今稱WLB/Wiener Lokalbahn,行走維也納市中心到西南郊區的巴登(Baden or Baden bei Wien)的軌道運輸服務,路線長約30公里,起訖點延伸至兩座城市的市中心,是一條百年歷史的「Tram-Train」模式電車系統。起迄站分別是維也納市中心的國家歌劇院站(Oper)及巴登市中心的約瑟夫廣場站(Baden Josefsplatz),沿途經過許多學校、購物商場、辦公商圈及鐵路通勤車站等,是一條具有「以公共運輸為主都市規劃概念」的都市運輸路廊,如今仍是大維也納都會區很重要的一條路網。

這條路線今已納入1888年成立的維也納地方鐵路公司(Wiener Lokalbahnen)經營,是維也納政府所屬公共造產企業旗下的兩家民營化運輸公司之一。WLB除了經營這條電車路線外,還有經營幾條公車路線、貨運服務,營運範圍已不限於單純軌道運輸,跟另一家Wiener Linien公司(經營捷運、路面電車、大部分市區公車等)及數十家區域公車路網經營商,共同整合在東部(奧地利)公共運輸區域組織(VOR, Verkehrsverbund Ost-Region)管轄的路網及費率規範下。乘客以當地居民為主,雖然部分路段跟維也納路面電車平行,但除非要到巴登遊玩,否則觀光客較沒有機會去利用到。

走在市區的共軌路段,可很明顯的見到並認識何謂「Tram-Train」概念,(如上圖),巴登電車跟維也納市區電車共軌,停靠站是維也納路面電車1路,公車62路跟巴登電車共用。因此在市區內的共軌共站內,加上整合票證制度,可以在此相互轉乘不同運輸系統,到達想要的地方。但巴登電車離開人口密集市區,來到郊區鄉野路段,就跟鐵路列車類似,不僅車站站距加大,電車行駛速度也加快。雖然列車使用的是輕軌電車,目前使用車輛型式,仍有多輛舊款改良版Simmering-Graz-Pauker高地板車系(上圖),而最新引進的低地板電車則是龐巴迪公司的輕量電車車款(下圖)。兩者最高營運速度都可達80KPH。有單列行駛或兩列並聯的運行,作為郊區通勤鐵路服務也綽綽有餘。

(下圖)另外,奧地利第三大城-林茲(Linz)也有一家民營私鐵-波士特林山鐵路(Pöstlingbergbahn)公司,1898年營運,從當時林茲多瑙河北岸的Urfahr車站到波士特林山城(Pöstlingberg)的一條(無齒軌)登山鐵路。位於林茲北郊山區的波士特林山城,自十八世紀起就成為宗教朝聖與觀光休閒的小鎮,發展到十九世紀中葉而有興建鐵路的需求。原先建立的軍事堡壘廢棄不用後,在1897年被一家民間企業買下產權,並轉讓給當時新成立的Linz-Urfahr電車公司。1898年營運後超出預期的運量,讓原本僅作為夏季觀光用途的規劃,又則增加了正規營運計畫。本來僅使用開放式(無窗戶)電車車型,只好又增購了封閉式電車車型。從Urfahr車站到波士特林山城終點站,全長約三公里,有多處極陡的坡道,最高坡度達11.6%,是世界最陡無齒軌軌道系統之一。

為了跟林茲市區電車整合,電車公司2008年進行整個軌道系統更新計畫並暫停服務。更新計劃包含原本採用的百米軌距(1000mm)改為同市區電車的窄軌(900mm),原本起站(今日為奧地利國鐵Linz/Donau Urfahr車站)軌道改為行駛在道路中央的路面電車軌道,停靠站新增Landgutstraße、Mühlkreisbahnhof與Biegung站跟林茲路面電車的3路及4路線共軌共站。路線由原起站再往市區延伸,經由Nibelungen大橋跨越多瑙河到南岸舊城中央廣場(Hauptplatz),其中Rudolfstr.站到舊城中央廣場站路段,則跟四條市區路面電車共線共站,舊城中央廣場站則成為該電車的新起站(下圖)。列車引進龐巴迪公司新款低地板電車(上圖),並翻新三輛舊電車,於2009年五月重新開業,慶祝該公司111週年紀念。傳統米黃配色的車身塗裝,明顯跟多彩塗裝的市區路面電車區別,保留了這家百年私鐵,傳統與歷史記憶的一面。

(下圖)改造後的波士特林鐵路軌道,在舊城中央廣場站月台前,從市區路面電車主線岔出,於本站(與四條市區路面電車共站)的波士特林山鐵路列車月台,則規劃在市區路面電車月台的另一側。路線編入「上奧地利區域公共運輸委員會」(OÖVV)整合系統路網,編號為50路,兼具通勤與觀光的地區性公共運輸服務。在舊城中央廣場站月台,設置有這條百年鐵道的歷史沿革與紀念性史蹟展示。因轉為觀光用途為主,因此班距較為拉長,平均為30分一班,但車票跟林茲公共運輸整合車證、一日票可共用,並可在舊城中央廣場站跟四條市區路面電車做轉乘,方便往來林茲國鐵中央車站,畢竟波士特林山城,在今日仍是林茲地區熱門的觀光與宗教聖地。

列車在舊城中央廣場站出站後,經由Nibelungen大橋跨越多瑙河到北岸市區,到原起站(今奧地利國鐵Linz/Donau Urfahr車站)的新增路面電車三站,是跟市區路面電車共軌共站的Tram模式,離開這路段到山城訖站,就轉為郊區Train模式。這類早期歐洲「Tram-Train」模式在當時的日本分為「軌道」與「鐵道」,市區內如路面電車,在非居住密集的郊區則改為「鐵路」模式經營,很多現存將近百年歷史的地方鐵道如江之電、京阪電鐵大津線、富山地方鐵道等,皆有類似的歷史沿革。而這種具有歷史沿革與發展背景的Tram-Train模式,其實很難被毫無軌道運輸生活背景的都市/都會區,經由一個建設就可短時間內複製成功,也是要經過好幾十年(甚至百年)的內化,才能看到成效。
延伸閱讀:
整合的維也納都市大眾運輸系統(2019整理版)
林茲的輕軌運輸(Linz Linien)主幹線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