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許多土地面積不大的國家,鐵路卻相當發達,荷蘭就是其中一例。荷蘭鐵路(Nederlandse Spoorwegen, NS)是經過一連串整合,逐漸而成的荷蘭國家鐵路。國土比台灣本島略大一點的荷蘭,全國地勢平坦,且大小城市密集。早在1839年就開始鐵路的建設,往後的50年鐵路網快速擴張,讓荷蘭有相當密集的全國鐵路網。進入二十世紀,原本由民間開發及經營的多家鐵路公司,1938年合併為荷蘭鐵路公司。戰後經過整合、虧損補貼、轉國營、再重組公司化等過程,現在為歐洲最繁忙的鐵路系統之一,鐵路密度位居世界第三。
跟許多國家的鐵路史(尤其是歐洲鐵路史)一樣,鐵路運輸在二次大戰前,有限的交通運輸工具環境下,是唯一俱有規模的貨物運輸工具。二次大戰後到1950年代是鐵路運輸最輝煌的時代,荷蘭也不例外,然而到了1960年代,私人汽車數量激增,影響鐵路客運的營收,荷蘭也面臨同樣的情況。到了1970年代,為維護國家鐵路運輸重責大任,政府大力的補貼虧損,支持運輸政策投入鐵路運輸的改革,延續荷蘭鐵路的發展。
1990年代受到世界高速鐵路營運風潮的影響,歐洲除了法國、德國兩大有原創性的高速鐵路系統外,各國也開始推廣各自的高速鐵路系統及路網,並有野心的想跨國營運延伸到鄰近國家。沒有高速鐵路技術的荷蘭,開始與鄰國合作,成立了NS Hispeed鐵路服務網,有結合法國TGV系統的Thalys(巴黎-阿姆斯特丹)、德國ICE系統的荷鐵ICE(科隆-阿姆斯特丹),還有跨國傳統鐵路城際列車。荷蘭雖是小國,但隨著歐盟化的整體區域發展,讓荷蘭也成為有高速鐵路的國家。
荷鐵在國家境內的鐵路分為區域列車(Sprinter)、城際列車(IC)、城際直達列車(IC Direct),區域列車可視為荷蘭都會區內的通勤列車,城際列車主要停靠大站如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烏得勒支等。荷鐵使用的車輛新舊都有且差異很大,沒有軌道產業的荷蘭,車輛大多來自他國製造。
荷鐵因路網密集加上班次規劃得當,又是整合了全荷蘭個地方的鐵路,即使從市區到機場也可搭乘荷鐵通勤列車,不用另外建設專屬的機場快線列車。廣推晶片卡(OV-Chipkaart)及電子票證,加上整合過的費率,讓在荷蘭搭火車就像捷運般方便。利用密集的國家鐵路網來整合全國各地公共運輸、都會區電車、捷運,成為以軌道運輸為骨幹的最佳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