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13

都市綠色交通之世界公共自行車集錦篇(2014版)

世界各地的遊歷中,首次看見公共出租自行車是在法國里昂(Lyon),其出租系統稱為(Vélo‘V),2005年開始設置,是世界上第一座高利用率、運用在都市通勤的公共自行車出租系統,結合里昂地鐵、公車等,成為該都會區的大眾運輸系統一環(參考便利的里昂都市大眾運輸)*。因為該系統推出後成效相當不錯,吸引全世界各地的都市官員前去觀摩,巴黎參考後在2007年開始年開始推出。近幾年在高雄、台北等地看到的公共自行車出租,C-Bike、U-Bike就是。一起來看看世界各地的吧!

上圖是里昂的(VéloV),當時設定的出租方式與規定,幾乎也成為世界各地引用的典範,如前一小時或半小時免費、押金計算、結合都市運輸晶片卡或信用卡等等,包含專業的自行車專用道設置,出租站點與捷運、公車站的配套,都是推廣成功的重點要素。總結一句話,就是把自行車視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大眾運輸一環,而不是僅有放假休閒用的輕旅行工具,其實這含有衛星定位追蹤器的腳踏車一點也不輕(對東方人來說)。

(上圖)巴黎的Velib'公共自行車系統,跟里昂VéloV出自相同的系統廠商(JCDecaux),使用率僅次於里昂。歐洲先進國家的城市生活是全世界最人性化的,尤其對綠色環保及維護人的生活品質上,在思想與態度都相當前衛。大眾交通工具如低污染公車及電車的普及,減少都市內的空汙,現在又引進公共自行車,降低市區道路壅擠及廢氣排放的程度。規劃汽車、公車、自行車、人行專用道,人車分離,這樣的環境不是特意營造,而是延續當地千百年都市生活習慣而來。

上圖是法國尼斯(Nice)的Vélobleu系統,海洋色系的水藍色bleu(Blue的法文拼法),陽光普照的蔚藍海岸地區,多安裝了太陽能動力,不但因應當地的氣候,又環保、講求綠色資源。普羅旺斯的歷史古城-亞維儂(Avignon),其公共自行車的多彩塗裝,更呼應了南法普羅旺斯花朵產地的世界。(下圖)

法國第二大城馬賽(Marseille)也同樣推出Le Vélo系統(下圖),因為都市面積較大,因此電子出租設備看板提供的交通資訊也較多,同樣是海港城市的馬賽,自行車塗上單一的深藍色系,車輛造型與儀器設備也類似里昂的系統,有點像紅色里昂Vélo V之深藍色馬賽Le Vélo改版。

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Bruxelles)的自動出租自行車系統(下圖),銀色配黃色的車身,名為Villo的布魯塞爾自動出租自行車,跟馬賽及里昂很類似,據了解都來自JCDecaux公司的Cyclocity系統。不過,每個城市的公共自動自行車都有自己專屬的名稱,跟台灣喜歡一窩蜂的叫U-Bike完全不同概念,為什麼有一個特色的城市會想去用其他城市命名過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呢?


德國北部大城漢堡(Hamburg)的自行車設施整體規劃更是進步,在更早的2008年,全漢堡地區就設置了超過170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因此在2009年推出了公共自行車StadtRAD Hamburg。無論是造型特殊的紅色自行車,還是自行車停車格、自行車道、自行車號誌等,都是規劃得相當井然有致且完善,成就了全德國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典範。雖然在漢堡市區內也看到有隨意亂停的私人自行車,不過亂中有序且不會令人感到很雜亂,這也許跟民族性有關吧。

老早把自行車當作運輸交通工具的國家,例如荷蘭、丹麥等國,自行車多於汽車而聞名,情形就不一樣了。在荷蘭、丹麥等國家,自行車早就內化為市民生活的一部份,而且是比公共自行車推出時間還早,私人自行車數量之多,根本不用再設置公共的了。反而在地鐵、鐵路車站附近,都還要特別設置自行車專用停車場(下圖),同時,自行車輛多就必須有相關的專用道路或標誌。

下圖的哥本哈根街頭,路口到處都可看到自行車專用的紅綠燈,這在其他城市也有看過,不過這一支紅綠燈還結合公車專用道的公車號誌,比照路面電車號誌,自行車專用及一般汽車用號誌,這麼多支號誌集結在一起,還真是令人有點困擾,還好不是騎車或開車,坐公車或電車比較省麻煩。

在丹麥歌本哈哥(Copenhagen)各車站與街頭也可以看到很多私人的各式各樣自行車,還有運貨的三輪車,尤其在車站或公共場所附近,到處停放雜亂的自行車,倒反而成為奇特的景觀。下圖是哥本哈根一家飯店Wakeup Hotel Copenhagen,飯店入口旁停放免費出租自行車,方便遊客以自行車觀光。2011年造訪哥本哈根時,市內還沒推出公共出租的自行車系統,不過私人出租的卻不少。之後荷蘭跟丹麥等地也陸續引進公共自行車系統。

2014年到日本的富山市,看到日本少見的公共自行車,在富山稱為CycloCity,漆上淺藍色車身,跟歐洲許多都市的設計款式一樣,使用方式也相仿。在JR富山車站前,市區內各主要景點,還有公共建築廳舍、公園等都設置自動出租站,有些地點也正好位於路面電車/輕軌停靠站附近,不過富山的市區公車及路面輕軌好像還沒開放自行車上車,郊區通勤鐵路的富山地方鐵路可以讓自行車上電車,但絕大多數都是私人自行車。

在大眾運輸比較不發達的美國,而且是在邁阿密(Miami)這種典型的以私人運具為主的標準美式都會區,在2012年也設置了公共出租自行車,令人有些驚訝。這套Decobike是由美國聖地牙哥Decobike,LLC公司開發的系統,在邁阿密海灘市(Miami Beach)引進。在當地部份自行車出租站跟公車站相連。雖然邁阿密都會區的捷運與公車系統使用率不高,但郊區衛星城鎮的公車使用率還不低,加上有了公共出租自行車,在多以汽車為主的美國都市,應該會慢慢培養出公共交通的使用習慣吧!

下圖是2008年高雄在主要捷運站設置的C-Bike,當時是全台灣的第一套公共出租自行車。草綠色的車身配上白色後盤,剛開始使用率不高,後來改系統與捷運晶片卡(一卡通)共用,幾年下來到了高雄都可以看到使用率的提高。當初的設定以台灣老掉牙的環保、節能當口號,其實台灣各地在自行車專用道的設計,還是偏假日休閒,非上班族的利用,跟歐洲明顯不同。

下圖是晚高雄一年推出,台北的U-Bike,最早是僅限於信義計劃區的範圍,現在就推廣到全台北。但是在台灣不是把它當成公共財的大眾運輸,還是停留在旅遊、私人運具的觀念,因此使用者錯誤的想法,會造成使用上的糾紛,例如原本設計免費區間,是以站到站的方便性為主,配合捷運、公車的利用,短短的一小時內租車還車,不利用時馬上還車(轉公車、捷運或走路),下一次需求再租車,而不是把車視為私人用,如租車般,不用時把它鎖在工作場所或家裡附近,原始設計的是公共出租與大眾運輸範疇,在台灣還沒有這樣的觀念。

台南在2014年四月開始設置先期試辦的T-Bike(台南安平觀光自行車),Tainan Tour Bike目前僅限於安平地區,只設兩個站,附在安平兩大汽機車停車場內。很明顯的寫上「台南市安平觀光自行車」(Taina Tour Bike),表示這套公共出租自行車不是用來當都市大眾運輸的其中之一,而是給觀光客使用、休閒目的大於通勤目的,而且是外地開車來停放停車場,再轉租自行車。一開始設計的想法跟目標不同,最後的呈現方向、成果一定不同,就來慢慢看T-Bike後續的發展變化吧!

也許很多台灣的都市或鄉鎮,自行車已經內化為生活的一部份,如台南,跟荷蘭、丹麥等國的都市一樣,公共性的腳踏車出租,是否需要大量設置?是以大眾運輸還是觀光休閒為目的?由以上世界各地的自行車集錦介紹,應該可以理出一些頭緒吧!
*註:1974年法國La Rochelle推出Vélos Jaunes(黃色公共自行車)系統,普遍被公認為世界第一套公共自行車系統,但當時推出的概念跟目前二十一世紀廣泛被運用的公共自行車不完全相同。故本文仍視里昂Vélo'V為世界第一套新一代公共自行車系統的成功典範。
相關連結
公共自行車~日本都市篇
公共自行車~美國篇
公共自行車~北歐篇
公共自行車~比荷篇
公共自行車~法國篇(2010年追蹤續集)
公共自行車~法國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