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6

無樁式共享自行車台南體驗與延伸話題

新加坡商開發的無樁式共享自行車O Bike,沒有固定出租站台,在合法停車區域隨租隨停,增加旅次的可及性,更靠近自家或目的地的短程共享自行車系統,於今年四月份來台叩關,由台灣廠商經營並開發市場,初期在台東、台北等地進駐, 五月底進駐台南,終於有機會試用看看來分享心得。無樁停車共享自行車目前世界上有不少家廠商推出,有用晶片感應或條碼掃描方式,結合衛星定位、手機APP、信用卡付款的共享自行車,是繼發展二十多年的公共出租自行車後,出現另一款共享租車模式,目前在全世界正夯。無樁停車雖是其特色,但在世界各地的發展,初期還是面臨不少問題,值得來探討。



O Bike租借程序首先要下載手機APP,註冊後綁訂信用卡預付押金(會退款且非立刻扣款),然後就可以用APP內的GPS地圖找到最近的車輛,選擇預約租車後,系統會設定十分鐘的時間給你去找車,找到車後掃描車上二維條碼(車前後各有一個)即可解鎖租車,此時晶片控制的車鎖(後輪上方那個圓型鎖)會自動打開即完成租車程序(下圖)。另在路上直接看到O Bike停在那,就可直接掃描租車。還車時只要把圓型車鎖鎖上就可,但請注意要隨時將手機的藍芽打開才不會影響租車資訊的正確計算。還車後APP會顯示租車資訊,包含使用時間、車號、租金費用、節碳排放量、消耗卡洛里量等等,APP另外還有很多其他功能,租金目前在台南推廣期間是免費。正式租金是每15分鐘兩元,另加上租車人使用行為、規範遵守、違規舉報等加減積分紀錄評比。

騎乘後的心得是台南租到的這輛O Bike,並沒有前置菜籃(後續在台南租了幾台也是一樣),車輛也也沒有多段變速,好騎但速度不快。但無站點租車還車(無樁停車)便利性就是其最大優點,跟一般有固定站點的公共自行車-如台南T-Bike不太一樣。有人簡單歸納,固定站點(有樁停車)T-Bike是公共自行車,無固定站點(無樁停車)O Bike是共享自行車概念。公共自行車就如公共運輸工具一般,有固定的營運規則、路線規劃如同自行車站點設置與密度的概念,而共享自行車,就提升到更高層次-「共享」經濟社會理念。之前爭議一時的社會住宅一樣的理念,講求「使用權」而不非「擁有權」,每個人都不擁有這輛車,但可以共同享用這輛車。記得之前在一堂歐洲社會住宅案例中,初次聽到該社會住宅的住戶很多不用購買自用車,而是利用社區住戶的汽車共享,以及大眾運輸工具的利用,同樣可以解決行的問題,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共享」兩字,說起來簡單,真正做起來,這有點社會主義精神的生活方式,除了公民要有相當道德自律外,還要願意拋棄「私有」與「自私」的觀念,轉化為「公共」、「共享共有」的態度,也同時檢驗這城市公民,具備「共享」生活的基本要件。例如前一陣子有看到報導,大陸某城市有人將共享自行車丟到海裡,而最多困擾的是違規停車或是停到私人家中、車庫內。香港媒體之前還有多篇文章在探討共享經濟、信用個資等延伸議題。但先不就這些問題來做發表,就光是這幾天實際乘騎O Bike的體驗而言,其實最大問題在於,手機衛星定位還未準確到停車格位,僅顯示O Bike大約停車位置,要在一堆車陣中努力的尋找那唯一或數量極少的「銀橘」車身O Bike,真有點困難。

另外的問題是都市停車空間不足,以台南路邊汽機車停車空間有限,加上違規停車已經很嚴重,還有無主的廢棄自行車路邊一堆,規劃的自行車專用或與機車合用的停車位也不多,對於O Bike這種無樁、無站點停車的美意,似乎也成為租車車人的一種困擾。值得一提的是,都市加入這些多樣化公共或共享運輸工具投入,其最終的目的是呼應綠色都市的綠生活、綠交通,要提供更多樣化,適合更多不同族群的需求,營造多種運具整合的公共運輸及共享運輸環境嗎?如果是如此,那更進一步的延伸思考,這些運具或公共運輸利用率如果提高,公共與共享運輸能夠逐漸讓私人汽機車減量,每增加了一輛T Bike或O Bike使用,相對就可減少一輛私人機車,或1/4至1/2輛私人汽車的流量與停車空間,加上公共運輸使用搭配的移轉,違規違停行為逐漸改善,用路及停車空間就自然讓出來了。那這不就是公共、共享運具,帶來最終達成綠交通、綠生活之宜居城市的目的嗎?

目前認為,無樁式共享仍處於灰色地帶,值得持續觀察,但似乎有發展前景,也許不久將來可能出現共享模式的電動機車、汽車。所以,不管是任何公共運輸(舉凡公車、電車,計程車、交通車、共乘、共享運輸模式),都是要解決汽機車過多,塞車、空汙、環境、人行空間不友善等等都市問題。如果有了這些公共、共享運輸工具,就值得多去推廣利用,然後減少私家車輛的使用,甚至達到「只要使用權不需擁有權」的共享經濟理念,然後把以前違規違停的習慣改掉,車減量,路就不窄了,停車空間、人行空間也出來了,似乎也解決一堆都市問題,不是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