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26

舊城區衍生出的運輸生活工具-斯普利特篇

交通運輸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在歐洲城市,幾乎每座大小城市都是歷史悠久的老城,保留舊城區的生活方式,結合當地衍生性需求的運輸系統,公共交通工具畫過都市街道,成為歐洲都市的移動之美。像克羅埃西亞南部的斯普利特(Split),就是一座有千年生活文化傳承的古城,保留的舊城區內隨著年代與生活的演進,孕育出特有的運輸生活工具。

斯普利特是建於古羅馬後期,皇帝戴克里先在此興建的宮殿基座之上。原本是皇帝的宮殿,隨著年代征戰中的摧殘與續存,中世紀在頹頃的宮殿上繼續蓋新的建築,繼續城市生活日常,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原本宮殿基座及中世紀擴充範圍,改為禁止外車進入的徒步區,所有外來汽機車包含公車、計程車,都必須在舊城區範圍外劃設的地方停放車輛或是設站。(下圖)

濱臨海岸的大道則規劃為大片的人行步道,臨大道這一側可見到古羅馬時代的宮殿城牆,以及中世紀後增建的房舍。如今斯普利特舊城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就池內的這些古建築,有些是文化古蹟,有些則改為市集、商店及飯店、民宿,都是千百年來人民生活隨著時代改變而演進。

因此像這樣的古城,舊城區內延續著千百連的建築輪廓,巷弄街道狹小,有些還高高低低,充滿階梯的多層次建築,石造、磚牆,保留了當代的古樸與歷史軌跡,不過充滿觀光客聚集的斯普利特,又是世界有名的郵輪停靠港,濱臨港口的舊城,當然是旅人過客造訪的首站,因此餐廳、商店林立,還有不少飯店都依存在千百年歷史的老屋內。雖然老屋外觀不變,但內部可隨時代及用途改變,而營造出現代的生活機能。而古城內的交通運輸,除了步行外,貨物運輸又該如何呢?

下榻城內飯店,每天清晨就看到不少運輸工人,推著拖車或拖車,將貨物運送至城內的商店。如果不用步行與勞力,則有這種類似高爾夫球車改裝的綠能小貨車,窄小的車身剛好可以穿梭在舊城的巷弄內。(下圖)

(下圖)像這樣的小巷,即使稍微大一點的廂型車也是可以進來,不過車型還是比一般的貨車來得小,而且是污染較低的綠能車。白天貨車進貨頻率滿高,不過大多集中在固定時刻,所以即使貨車進出也不會妨礙到舊城徒步區的人行空間。

(下圖)像在魚市場附近,就看到這種小型的垃圾車,也是這裡因應而生的特殊運輸工具,看那功能似乎不輸真正大型垃圾車,只不過車型小了點。魚市場大約在中午就收攤了,接近中午時刻幾乎多數攤販都撤離,垃圾車也順勢做清理的工作。

這樣舊城區規劃,除了完整保留文化資源與觀光價值外,其實多少會對城區內原本的居民生活有所影響。世界文化遺產的限制也相對提高城區內的生活費用及稅額,也許影響當地人居住意願,而遷居到郊區。但舊城的生活日常也許多了一些商業觀光,卻沒有破壞或犧牲太多原本的生活方式,也因空間利用與交通規則的限制,反而讓舊城步行空間,以及公共運輸或衍生運輸工具,隨著城市擴大而更發展。

關於城市要做任何變革或設施,如人行徒步區的規劃時,都會預先考慮眾多的不便跟困難點,越想越複雜而終究失敗無解。其實如果回到居民日常生活為著眼點,在變與不變中稍做一點折衷,就會孕育出另一種對應的思考方式或解決模式,人類的生活文明也不就是這樣得以演進至今。在遊歷歐洲許多歷史古城,就看到不少這種因地制宜的例子,隨著生活文化順勢推展,相輔相成、共存共榮的實例,得到不少的啟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