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8

高雄無人電動公車發表

最近台灣公共運輸的話題持續夯,隨著越來越多的公共運具的引進,如軌道運輸的高雄輕軌、台中輕軌捷運、Tram-Train模式、喊著共享口號而非真正共享模式的UBER,以及趨近共享模式的O Bike,還有昨天在高雄駁二特區發表記者會公開最新人工智慧技術無人駕駛電動公車AI Driverless Easymile EZ10型,真的是好熱鬧的公共運輸年。這款EZ10型是今年初筆者在巴黎旅遊時,聽聞當地正在測試的同款車,而高雄市團隊之前到巴黎參訪就簽約引進。上篇介紹無人電動公車議題的省思,本篇就介紹此款電動公車的背景與性能。

這次引進的EZ10型是法商Ligier集團、Robosoft及Easymile聯合開發的一款無人駕駛電動公車,由車輛、人工智慧、導航等不同技術領域的企業,共同開發出無需任何路面軟硬體設施,就可以如機器人一樣判讀實際路面狀況,而以無人駕駛方式的電動小型公車。2011年倫敦希斯羅機場第五航廈就推出前一代的無人車UltraPod,當時技術還需搭配固定行駛道路,而EZ10型似乎更升級以配備更多感應器自行判讀,行駛在一般路面,無需再做任何硬體配套設施。車輛採用充電鋰電池動力,續航力10小時,最高時速可達40公里,但無人駕駛時降到時速25公里。車長約四米、車寬約兩米,載客量12名(含座位及站位各6名),最大承重一千公斤。

這次記者會與開放媒體試乘,路線是繞行高雄駁二特區,廣場四周以封鎖線圍住的範圍,比巴黎試乘區域,僅跨越塞納河的兩車站間橋樑上,兩端短短的幾百公尺直線距離,有更多的轉彎測試。不過現場因有封鎖線圍住,所以路面突發狀況還是會較真正的馬路車流單純很多。國外其他試乘案例,也多先選在封閉區域,如校園、人行徒步區內。高雄既然也是初次的測試,應該也不用搞得太複雜。(本來還以為真的要進入哈瑪星老舊社區的街道上行駛 )

搭乘時跟歐洲許多輕軌或雙節公車類似,要按下車門旁的按鈕,車門才會開啟(上圖)。綠色按鈕是一般開門鈕,按下車門就打開。藍色按鈕是為有嬰兒車、輪椅等上車需求的所設,按下後,車門下方的渡板(畫上紅白相間的那塊平板)會自動伸出,然後車身會稍微下降,讓原本已經是低底盤的公車,伸出的渡板與地面坡度更平緩,方便推嬰兒車或輪椅上下車。其實這也是將國外多數具備殘障功能的低底盤公車,早已有的設計再套用到無人電動公車上而已。

無人電動公車在都市的運用,可以是如捷運(metro)模式規劃每站皆停,也可如公車(bus)模式根據上下車需求停車,也可以是因應特殊需求的彈性公車模式(on demand),行動網路叫車點對點的接駁服務,由系統安排最短行車路徑。服務範圍可以小至一個社區內、大學學校校園內、運輸轉運站間的短程接駁,長至五公里的路程。尖峰時刻可安排固定停靠點或是不停靠的直達服務,離鋒時刻可多做點對點的需求式彈性公車服務,增加車輛的使用效率。不過這也是初步設計的規劃,要真正上路運用才會發現更多實際的問題點,例如台灣的交通亂象等。

歐洲城市早已習慣的「慢」活,也是無人電動公車在台灣推出後,面臨交通亂象可能會出現電腦有限判斷能力的問題之一。且因為電動公車無人駕駛模式時速不高,含上下停車平均時速可能不到時速20公里,加上台灣馬路潛在危險車況很多,必定造成更多的走走停停。而已經習慣「衝衝衝」、「趕趕趕」的台灣都市機車文化,連捷運、公車都不太青睞,要回歸以「步行」、「公共運輸」、「停車-轉車-搭車」的慢活態度,可能還需要培養好幾十年。人民生活的改變去適應,從私人運具回到公共或共享運具,可能也需要幾個世代的教育,內化成習慣。(延伸閱讀:無人電動公車議題的省思)

台灣由高雄市政府結合7Starlake等相關單位的合作規劃,引進車輛,預計今年十月份於高雄舉辦生態交通全球盛典系列活動中,將此款無人電動公車正式展示給民眾試乘與體驗。根據網路資料,目前EZ10型無人駕駛車輛是第四代高度自動化技術,現在還有更新的第五代技術持續研發中,主要是繼續改良車輛因應更多路面突發狀況的人工智慧能力。Easymile EZ10型目前在世界各地,持續測試的有日本千葉幕張新都心、芬蘭赫爾辛基、法國巴黎、澳洲達爾文、北美、中東等地。另在瑞士等其他城市的測試,是引進另外一家廠商NAVYA的第二代Arma無人電動公車,似乎這波無人電動車熱潮,全世界正持續發燒中。
延伸閱讀:
無人電動公車議題的省思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