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1

安特衛普的公共自行車及共享運具

從2007年介紹當年造訪法國里昂,看見後來廣為世界各城市觀摩學習、各媒體相競報導的里昂Vélo V公共自行車運用在通勤接軌的成功範例,至今在世界各地也見過或使用過好幾套公共自行車。台灣自2008年高雄引進全台第一套後,至今也有遍佈好幾個城市。在二十一世紀都市多元整合運輸新觀念,在運輸產業,'Mobility'這個字逐漸取代'Transportation'這個字,更強調跟人類生活相關的整個移動的服務。都市共享運具的概念及新創,則孕育而生。因此,《運輸生活話題》過去的〈都市綠色交通之公共自行車〉副主題,要順應潮流改為〈共享運具專題〉。

〈共享運具專題〉第一篇就來介紹2019年底在安特衛普看到的,所有出現在街頭上的共享運具。首先來看看安特衛普的公共自行車-A Velo,這套出租系統,跟法國里昂Vélo V、巴黎Vélib的單樁規格不同,比較類似於法國馬賽、美國邁阿密海灘市、高雄C-Bike的設計規格。有一座中央操作系統,自行車放在一條長橫桿前,而不是每輛自行車有一個獨立樁。安特衛普A Velo自2011年引進,從85個出租站點擴增到現今的將近350個站點,集中在整個安特衛普市範圍,不含城市北邊的港埠地區,站點分佈得相當密集。

這種有樁的公共自行車出租站,不論是獨立樁或連貫橫桿式,在主要熱門出租站,都會看到後勤人員調度自行車輛的工程車。之前在其他城市所見,大部分都是用中型的廂型貨車運載,而安特衛普見到用兩節連結的貨車來調度載運,從這樣的狀況來看,安特衛普公共自行車的使用率應該滿高的。而自從2005年里昂公共自行車建立成功的標準範例,目前世界各地絕大多數的公共自行車,採用的租賃系統、規費及軟硬體設置,都以里昂為營運的參考基準。

然而,這種有樁的公共出租系統,要達到跟其他公共運輸整合運用,讓營運能成功的最主要關鍵就是設置站點的密集度,也就是達到一定的經營規模才會有利潤。否則一個公共自行車站設置成本就不便宜,若是密集度不高而降低使用率,或是變成舊式出租方式,即不使用時無法還車或甚至不歸還,這就造成另一個營運管理的問題。無樁的公共自行車如O Bike,在各地的失敗經驗,就可窺見一二。

相較之下,另一種無樁的出租系統-公共電動機車,似乎有比較彈性經營的空間,但目前還見不到比較值得介紹的成功案例。歐洲城市雖然機車不多,但還是有的,跟一般人以為歐洲城市都沒有機車(scooter型機車),或以為歐洲機車都是重型機車等錯誤印象,有很大的出入。即使在天寒地凍的冬天,陰雨綿綿的日子,還是會看到有些機車在路上行駛。這次在荷蘭、比利時就看到不少,當然無法跟台灣機車的壯觀市容相比。

(上圖)另外還有一種電動滑板車的出租,電動滑板車英文名稱是用‘Electric Scooter’,這在歐美城市,許多年輕族群喜歡使用的非正式交通工具,不論是手持的無動力滑板車還是電動滑板車,因為輕巧便利,又可方便攜帶到公共運輸車上,因此很受歡迎。不過,滑板車使用者經常佔用人行道造成行人的安全問題,很多城市對滑板車的交通規範也模糊不清,或是沒有嚴格的交通法規來限制,其實還是都市交通問題的灰色地帶。

更高級一點就是電動汽車的公共租賃系統(上圖),以APP或網路來簡化過去租賃小汽車的程序與相關規定,逐漸在各城市看到發展趨勢,安特衛普也有這麼一套。這種共享、接近零污染的交通工具,符合二十一世紀城市願景,車減量、零排放的需求,因此廣泛的被許多城市引進。然而,這種共享運具的新創經營模式,是否能夠成為永續經營的商業規模,還有待觀察。就跟無人駕駛車輛正式上路一樣,這些新興運具與新創模式,不論如何,都將為都市公共交通帶來嶄新的樣貌。
延伸閱讀:
都市綠色交通之世界公共自行車集錦篇(2014版)
都市綠色交通之世界公共自行車集錦篇(2016版)
都市綠色交通之公共自行車~法國里昂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