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十月一日開通的香港地鐵MRT,在2009年剛好滿30周年。從早期三條路線的香港地鐵,到現在結合包含機場快線的五條地鐵,以及三條郊區鐵路及路面電車的港鐵時代,便捷又效率高的捷運系統,一直是亞洲幾個七零年代後期捷運系統的標竿典範。
香港地鐵規劃相當早,起源於香港在1960年代的經濟起飛,人口增加,公共運輸需求不斷增長,政府延請英國倫敦運輸部門研究香港的大眾運輸,後來提出地鐵的建設,1970年代初期的規劃遭到1974年石油危機而暫停。1975年修正為先的規劃,作為後續修正路網的建設,1980年代第一條荃灣線開通,啟動了香港地鐵的初期路網。
荃灣線開通後原先的修正路網再度被修正,將港島的路線延伸到柴灣,成為後來1985年開通的港島線。港島線與荃灣線在金鐘與中環香街,成為兩條線的轉運站。兩條路線在此兩站以平行方式進行,因此兩座轉運站可規劃為同一月台轉乘,往東、往北與往西、往南等轉乘,分別在不同車站的同層月台轉乘。轉乘月台以數字編號,並作為轉成路順的指標,成為香港地鐵最有效率的規劃之一。
修正路線北段最優先施工,在1979年完工通車,並在荃灣線規劃時改為觀塘線。但此線又有東區跨港隧道的延伸工程,才能完成整條觀塘線的規劃,初期僅完工通車油麻地到觀塘站之間。隨著東區跨港隧道工程完工,觀塘線才延伸到港島東部,到港島線北角站。香港地鐵的轉乘站都是規劃為平行路線的兩座車站,都是同層月台轉乘的高效率設計。
自1985年到1998年間,港島地鐵一直維持三條路線的規模,後續規劃的將軍澳以及港島西延伸案、港島南線等拖了很久沒有繼續。直到計劃將香港國際機場從啟德遷到赤鱲角,計劃興建機場快線,又開啟東涌線的規劃並完成將軍澳地區的地鐵工程。在機場快線通車的同時,東涌線也在1998年通車。
此時的香港地鐵也有更新的設備,包含八達通晶片卡的推出,荃灣、港島等線的列車翻新,因應旅次的增加,從最早的六節、八節增加到十節,後期的路網也開始動工。2002年完成將軍澳線,並將原屬觀塘線的東區隧道改為屬將軍澳線,路線顏色由綠線改為紫線。2005年隨著香港迪士尼的開幕,由東涌線欣澳站延伸一條支線到香港迪士尼,迪士尼線開通。
2007年原屬九廣鐵路公司的九廣通勤鐵路(現稱九廣東鐵),以及後續完工的九廣西鐵,因香港地鐵公司,原稱MTR(Mass Transit Railway)與九廣鐵路公司兩鐵合併,新成立港鐵公司。接收九廣兩條通勤鐵路及原本的五條地鐵線,共七條路網。加上機場鐵路、屯門、元朗等地的輕軌路線以及大嶼山上的昂坪纜車,使得港鐵的經營路網更加擴大。東涌線的開通相當的紓解荃灣線部分路段的擁擠,但隨著香港觀光人數以及區域旅運數量的增加,目前的地鐵列車即使加到十節車廂,仍是擠得爆滿,長期規劃的港島西延案以及港島南線等工程仍在進行中。
目前這些地區仍仰賴香港幾家公車(巴士)公司,其中也含港鐵公司投入經營的巴士路線,使得香港市區在尖峰時刻的塞車,私家車與巴士大眾運輸擠得交通持續惡化。回歸中國後的香港,陸續在與中國接軌的交通上不斷進行工程,廣深港高速鐵路也將由廣東經深圳到香港的港鐵九龍站共站,目前高鐵香港段與香港高鐵站工程持續進行中。2009年歷經港鐵30週年紀念,後續工程及路網規劃的持續,似乎必須仰賴中國的資助,香港也需要更加投入建設,才能跟中國內陸的一級城市相較量。雖然港鐵公司成功取得海外如斯德哥爾摩地鐵的經營權,但在香港本地面對持續高漲的旅運需求,對香港民眾來說,港鐵在香港建設的加快腳步,似乎更重要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